-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傍晚(bàng wǎn)的意思:指太阳落山之前的时刻,也泛指傍晚时分。
高会(gāo huì)的意思:指高明的智慧和才干。
洪都(hóng dōu)的意思:洪都是指繁华热闹的都市,也表示一个地方繁荣昌盛、人口众多。
蒹葭(jiān jiā)的意思:指茂盛的草木。
林幽(lín yōu)的意思:指树木茂密、环境幽静的林木。也用来形容环境清幽、宁静。
龙沙(lóng shā)的意思:指沙漠中的龙,比喻人才横溢的地方。
鸣雁(míng yàn)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秋深(qiū shēn)的意思:指秋天已经深入,天气转凉,秋意渐浓。
人杰(rén jié)的意思:人才出众,杰出的人物。
霜露(shuāng lù)的意思:霜和露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霜指寒冷季节夜晚空气中的水汽结晶,露指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体。成语“霜露”比喻时机、机会或境遇。
双林(shuāng lín)的意思:指两个森林相连,形容地势险要,难以通过。
晚霞(wǎn xiá)的意思:指在太阳落山后,天空出现的红色或金黄色的云彩。也常用来形容某种美丽的景色或氛围。
物华(wù huá)的意思:指物品华丽繁盛,形容事物美丽繁荣的样子。
笑语(xiào yǔ)的意思:愉快的笑声或言语。
幽寂(yōu jì)的意思:幽静、寂静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秋夜龙光寺宴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联“双林幽寂抱龙沙,有客携樽傍晚霞”以双林与龙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傍晚时分,一位客人带着酒杯,步入这如画的景色中,增添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感。
颔联“江静游鱼听笑语,秋深鸣雁出蒹葭”进一步展开画面,江面平静,仿佛能听到游鱼的笑声;深秋时节,大雁从芦苇丛中飞出,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动态画面。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颈联“洪都自古称人杰,高会于今共物华”转而赞美了洪都(南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如今在龙光寺的宴会上,人们共同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体现了文人雅士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尾联“夜久不知霜露冷,砧声淩乱月千家”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霜露虽冷,但人们沉浸在欢聚的氛围中,未觉寒冷。远处传来捣衣声,月光洒落千家,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龙光寺宴集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以及对生活情趣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子重相率游任园
蹈雪入窈窕,蓊蔚如深春。
左右无佳色,老绿不改新。
小愒茅茨下,园翁叙慇勤。
主人谓此翁,好事绝等伦。
养生惟养花,种种皆躬亲。
每到二三月,烂漫如锦茵。
问翁何所有,品目如何分。
翁云世间本,搜采无遗根。
牡丹三万株,兼取洛与陈。
芍药扬州来,密密搀鱼鳞。
杂花极目是,浩不知涯津。
四序更代谢,颜色常相因。
我适来非时,犹得聊逡巡。
约翁待花开,许我论主宾。
寄何德固
元丰初得君,赐袍色可摘。
雍容戎马间,爽气凌秀色。
十年不相逢,颔须已有白。
京尘化人衣,岁月动阻隔。
夏屋如深山,排日许连席。
坐中多可人,一笑每堕帻。
人皆指为誇,我辈日所惜。
于今已三见,爽气若初得。
同言胡乃尔,前致作娇客。
边城久不雨,旱气几烁石。
俯仰数刻间,咫尺便南北。
寄声不敢辄,问讯莫我获。
但问深闭门,鸱坐较定力。
双林旧家风,庞老真消息。
莫作分别想,认子却为贼。
造门会有日,聊复铦戈戟。
准拟诘朝见,无或但坚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