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山水,智仁实智仁。
出虚依峭茜,入影漾涟沦。
互妙浑泯迹,相彰益契神。
凭观师法在,孰曰祗游巡。
此诗《赋得智仁山水德》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智仁之道的哲理思考。全诗以山水为载体,寓言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
首句“山水自山水”,开篇即点明主题,山水之美在于其自身,无需过多修饰。接下来,“智仁实智仁”一句,将智仁之道与山水相连,暗示着自然界的智慧与仁爱。随后,“见之斯有谓,乐者岂无因”则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道理,而内心的愉悦也源自于对自然的亲近与理解。
“动处皆天趣,静常与物亲”两句,描绘了动态与静态中的自然之美,无论是山川的壮丽还是水流的宁静,都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和谐。接着,“出虚依峭茜,入影漾涟沦”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与变化,山峰的峻峭与水波的涟漪,都是自然赋予的美妙画卷。
“互妙浑泯迹,相彰益契神”表达了自然与人心灵的交融,万物之间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和谐的整体。最后,“凭观师法在,孰曰祗游巡”则强调了观察自然不仅是游玩,更是一种学习和领悟的过程,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可以学到生活的智慧和道德的修养。
整首诗以山水为媒介,深入探讨了智仁之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过了重阳又一阳,梅开亦拟共壶觞。
病中无复成狂饮,且作前贤醒里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