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断(bǐ duàn)的意思: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使人一读便知其高明。
常言(cháng yán)的意思:
[释义]
(名)习惯上常说的像谚语、格言之类的话。如“人勤地不懒”。
[构成]
偏正式:常(言
[例句]
常言说的好。(作主语)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蜡屐(là jī)的意思:指人的脚穿上木头或蜡制的鞋子,形容行动迟缓、步履艰难。
南渡(nán dù)的意思:指古代人民或军队由北方渡过江河南下,特指历史上刘备率军南渡长江,意味着转危为安,重获胜利。
忍泪(rěn lèi)的意思:忍住眼泪,不让眼泪流出来。
无论(wú lùn)的意思:不论,表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样的。
细数(xì shù)的意思:仔细数清楚。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言笑(yán xiào)的意思:言谈笑语。
逾千(yú qiān)的意思:超过一千
杖头(zhà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智慧或才能的极限,也指人的头脑和智慧。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铭道所作的《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其二)》。诗中,诗人以蜡屐和杖头为载体,表达了对潘稼堂先生的深厚敬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蜡屐无论两,杖头宁计钱"一句,通过描绘简朴的行头,展现出先生的朴素生活态度和高尚品格,不注重物质财富,而重视友情与交流。接下来的"游经岳有五,笔断载逾千",暗示了潘先生的学识渊博和著作丰富,游历名山大川,著述颇丰。
"细数东林事,潜伤南渡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沉思,特别是对南宋南渡时期的哀悼,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最后两句"寻常言笑处,忍泪不教传",表达了诗人对与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在离别之际,强忍泪水,不愿将悲伤情绪轻易流露,显示出深厚的友情和对先生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师友深情和历史沧桑感怀的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行路难拟吴均
昆山之阳石齿齿,倒落尘埃惰不起。
昔日吞咽高天云,今旦弃掷潢污水。
洛阳名工名卞和,一日三顾重挲摩。
庙堂宝器不终没,手持沙石亲研磨。
圭之璧之称厥材,光阶光照千门开。
天子曰咨联有庆,一朝携上建章台。
建章他年世宝垂,雍容华贵生光仪。
沈檀为匮锦为里,岂念生来顽石姿。
不学荆台三献璞,惨遭谗毁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