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闻 虏 犯 保 定 明 /罗 洪 先 天 险 飞 狐 道 ,人 传 戎 马 过 。桑 乾 不 可 堑 ,三 辅 竟 如 何 。晚 戍 烽 烟 隔 ,秋 郊 苜 蓿 多 。无 才 资 理 乱 ,击 剑 自 悲 歌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歌(bēi gē)的意思:指悲伤哀怨的歌曲,形容悲痛欲绝的心情。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飞狐(fēi hú)的意思:指人行动敏捷、狡猾机智的样子。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理乱(lǐ luàn)的意思:指思维混乱,逻辑不清,无法理清头绪。
苜蓿(mù xu)的意思:指事物顺利发展,充满希望。
戎马(róng mǎ)的意思:指战马,泛指军队和战争。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三辅(sān f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三个辅助行政区域,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区域。也指古代官府的三个辅助机构,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机构。
桑乾(sāng qián)的意思:指人们为了生计而忍受贫困、艰苦的生活。
天险(tiān xiǎn)的意思:指非常险恶的地方或情势,形容极其危险的局面。
飞狐道(fēi hú dào)的意思:飞狐道是指在言辞之间巧妙地逃避实质问题,以迷惑他人或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闻虏犯保定》,描绘了边关险要之地飞狐道上的情景。诗人通过"天险飞狐道,人传戎马过"这两句,生动展现了飞狐道作为天然屏障,却仍传来敌军入侵的消息,暗示战事紧张。接下来的"桑乾不可堑,三辅竟如何"表达了对桑乾河无法成为阻挡敌人的防线的忧虑,以及对整个华北地区局势的担忧。
"晚戍烽烟隔,秋郊苜蓿多"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景象,傍晚时分烽火连天,与秋天广阔的田野上丛生的苜蓿形成鲜明对比,画面凄凉而辽阔。最后两句"无才资理乱,击剑自悲歌",诗人感慨自己没有才能平定战乱,只能以击剑和悲歌来抒发心中的无奈与悲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关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和个人无力改变时的悲壮情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