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吹箫(chuī xiāo)的意思:指演奏箫的技艺高超,也引申为吹牛、夸大事实。
吹笙(chuī shēng)的意思:指吹奏笙的音乐声,比喻虚假的言辞或虚有其表的行动。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鼓吹(gǔ chuī)的意思:指为某种观点、主张或行为大力宣传、宣扬。
昏昏(hūn hūn)的意思:形容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击鼓(jī gǔ)的意思:指鼓声响起,表示开始行动或发动攻击。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农桑(nóng sāng)的意思:指农田和农村,也泛指农民和农耕生活。
如画(rú huà)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者形象非常美丽,宛如画中一般。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山城(shān chéng)的意思:指建在山上的城市,也指山城景色秀美。
霜露(shuāng lù)的意思:霜和露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霜指寒冷季节夜晚空气中的水汽结晶,露指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体。成语“霜露”比喻时机、机会或境遇。
五夜(wǔ yè)的意思:连续五个晚上。
雪意(xuě yì)的意思:雪意指雪的意境或雪所代表的意义。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照见(zhào jiàn)的意思:看到,见到
三五夜(sān wǔ yè)的意思:指夜晚的三五点钟,形容时间较晚。
- 注释
-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
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山城:此处指密州。
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
垂,靠近。
- 翻译
-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杭州(古代称钱塘)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和密州山城的宁静氛围,通过对比两处不同的节日场景,展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灯火钱塘三五夜",明亮的灯火映照着十五的夜晚,如同霜月般皎洁,照亮了人群,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出了宴席上的奢华与欢乐,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香气。
然而,词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山城的寂静,"寂寞山城人老也",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描绘了山城人们在节日结束后回归农耕生活的场景,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对比。最后两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以自然景象收尾,暗示了冬日将至,雪意浓厚,给人以凄凉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地方元宵节的特色,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怀旧情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庭萱图为崔母寿
百卉丛中出,名园自托根。
幽姿含远翠,淑艳映朝暾。
佩为宜男结,芳因树背存。
灵株移傍久,玉露浥滋浑。
怡老忧心却,全真乐事繁。
松筠看晚节,桃李共无言。
婺影偏流彩,桐枝复有孙。
膝前持介寿,綵服照芳尊。
陈侍御奉母太孺人还里
雪满初阳候,斑衣下直庐。
春风覃帝里,昼锦导亲舆。
柳色逾燕甸,花光接赵墟。
瑶池青鸟使,玉殿紫鸾书。
黄发应多祉,白眉久不虚。
登车雄孟博,驱传美相如。
旧德贤星聚,新恩湛露馀。
萱庭光列鼎,梓里羡充闾。
莫恋青霞久,须知白简疏。
称觞娱寿域,封事想宸居。
将母重来日,鱼轩引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