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和 给 事 寓 直 唐 /崔 峒 桂 枝 家 共 折 ,鸡 树 代 相 传 。忝 向 鸾 台 下 ,仍 看 雁 影 连 。夜 闲 方 步 月 ,漏 尽 欲 朝 天 。知 去 丹 墀 近 ,明 王 许 荐 贤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步月(bù yuè)的意思:指行走时像月亮一样轻盈飘逸。
朝天(cháo tiān)的意思:指向上延伸,直立而高耸。
丹墀(dān chí)的意思:指皇帝的座位,也用来比喻尊贵的地位或权力。
方步(fāng bù)的意思:指行走或行动方向明确、稳健有序。
桂枝(guì zhī)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比喻优秀的人或事物。
鸡树(jī shù)的意思:形容人们对平凡事物的过分追求和热衷,忽视了重要的事情。
漏尽(lòu jìn)的意思:指事情没有完全做到或者没有尽如人意。
鸾台(lu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宫殿或官署。
明王(míng wáng)的意思:指聪明明智的君主或领导者。
台下(tái xià)的意思:指在表演或演讲时,观众所在的位置。也泛指观众、听众。
王许(wáng xǔ)的意思:王许是一个古代词语,表示君王或者上级宽宏大量、宽容纵容的态度。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 翻译
- 桂花树下家人共享欢乐,鸡鸣树间世代相传。
我惭愧地在凤凰台下任职,继续观看大雁成群结队。
夜晚闲暇时才漫步赏月,直到夜深漏声将尽准备上朝。
深知接近朝廷的红砖台阶,圣明的君主允许举荐贤良。
- 注释
- 桂枝:指代家庭或故乡的温馨。
家:家庭。
共折:共同庆祝。
鸡树:可能指代有象征意义的树,也可能指代早起报晓的鸡。
代相传:世代传承。
鸾台:古代宫殿中的凤凰台,比喻高位或朝廷。
雁影连:大雁成群,象征忠诚和秩序。
步月:月下散步。
漏尽:夜深,漏壶水尽。
欲朝天:准备上朝。
丹墀:皇宫中红色的台阶,象征尊贵。
明王:圣明的君主。
许荐贤:允许推荐贤能的人才。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峒的作品,名为《奉和给事寓直》。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这里描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桂枝可能象征着家庭的美好与和谐,而“鸡树”则可能是当时某种特定的风俗或习惯,这两者交替出现,形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节奏。
"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诗人提到“鸾台”,这通常指的是皇宫中的高台,从这里可以推测诗人可能身处或曾经身处的位置是朝廷之内。而“雁影”则象征着秋天的景象,或许也暗示了某种孤独与寂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急迫的心情。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踏月行走,直到夜半钟声(漏尽)才有了想要面向天亮的意愿。
"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丹墀”通常指的是朝廷或官府的正门,这里暗示着诗人对仕途的关注和渴望。而“明王许荐贤”则表达了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得到君主的赏识并得到推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自然、仕途的深刻感悟和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松江判府史君瑭廉靖爱民民亦爱之董漕还便道省亲赋以为寿
洛川老人古耆英,七十九年生太平。
室中孟光年稍长,云冠鹤袂长裙青。
斑衣五采双鹭明,五年从宦江南行。
王程有暇许归觐,千里周道迂双旌。
江南之政惠以清,民歌甘棠歌所生。
河阳板舆止偏侍,亦有具庆无荣名。
洛川之乐无与京,我作新诗遥寄声。
愿言百岁齐不老,看取棠阴江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