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舌(bǎi shé)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极佳的人。
常侍(cháng shì)的意思:指常常侍奉在皇帝或高官身旁的人。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貂珰(diāo d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仪态美丽动人。
鼎轴(dǐng zhóu)的意思:指鼎立的三个重要支撑物之一,比喻一个事物的重要支持或关键因素。
更生(gē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物经历痛苦或失败后,重新振作,焕发新生。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过时(guò shí)的意思:指某个事物、观念或技术已经不再适用或不再流行。
可是(kě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对比关系,用于引出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事实、情况或观点。
弱势(ruò shì)的意思:指处于不利或弱小的地位,缺乏力量或优势。
收声(shōu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逐渐消失,不再传出来。
无仪(wú yí)的意思:没有礼仪、失去礼貌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仪凤(yí fèng)的意思:指人仪表端庄美丽,如凤凰一般优雅。
虞廷(yú tíng)的意思: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小心,如履薄冰。
中书(zhōng shū)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的人,也指官吏。
作祟(zuò suì)的意思:指恶鬼或邪灵在人间作恶,引发不幸或困扰。
- 注释
- 貂珰:古代贵臣的冠饰,借指权贵。
鼎轴:比喻朝廷中枢,这里指地位权重的官员。
劾侯:弹劾高级官员。
九头:比喻权势人物。
百舌:鸟名,此处比喻多嘴的人。
虞廷:古代贤君虞舜的朝廷,象征理想的政治。
仪凤:象征美德和威严的凤凰。
- 翻译
- 朝廷重视权贵而轻视底层官员,倚仗公正的大臣来扶持弱者。
弹劾侯官如同昔日的张敞,中书省的争论也有翻盘的机会。
即使深夜,九头鸟仍在作乱,过了时的百舌鸟仍未停止鸣叫。
虞舜时代的朝廷难道没有威严的凤凰吗?为何对此保持沉默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其《书事十首》的第十首。诗中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引用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批判。
“汉重貂珰鼎轴轻”,开篇即以汉朝的一件珍贵重器比喻当前权力分配不均,国家政权如同轻巧易举的鼎轴,不稳固。
“力扶弱势赖公卿”表明只有依靠公正廉洁的官员才能暂时维持国家的脆弱力量。
接下来的“劾侯常侍如张”,则是指汉代大将军张安世被弹劾一事,暗示现实中也应对不称职的权臣进行清算。
“讼石中书有更生”借用隋文帝时期发现的《石渠诸葛亮集》故事,象征着希望通过发掘和传播先贤遗迹来启迪民智,为国家带来新的生机。
然而,“伺夜九头犹作祟”描绘的是即使到了深夜,那些阴谋家仍旧在密谋造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安感。
“过时百舌未收声”则形象地表达了各种不同声音和意见交织在一起,即便时间流逝,但这些争论和批评的声音依然不断。
最后,“虞廷可是无仪凤,底事相看噤不鸣”借用古代神鸟凤凰的传说,比喻当今朝廷缺乏良好的制度和治理,而各种事情都只能是表面观望,却无法发声批评。这两句抒情中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前景的担忧,以及对于不能畅所欲言的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