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八 月 八 夕 邀 刘 学 录 宋 /陈 宓 老 来 岁 月 去 如 流 ,佳 节 前 期 约 共 游 。玉 露 尽 驱 三 伏 暑 ,银 蟾 堪 □作 中 秋 。交 朋 得 暇 频 相 过 ,身 世 须 忘 百 不 忧 。尚 有 读 书 心 未 足 ,寒 光 凭 为 洗 双 眸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伏暑(fú shǔ)的意思:指夏季的酷暑已经过去,进入盛夏,天气开始凉爽。
寒光(hán guāng)的意思:寒冷的光芒,形容光线冷酷、锋利或刺眼。
佳节(jiā jié)的意思:指美好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交朋(jiāo péng)的意思:与人结交朋友。
来岁(lái suì)的意思:明年;来年
老来(lǎo lái)的意思:指年纪大了以后。
期约(qī yuē)的意思:约定、合同
前期(qián qī)的意思:某个过程或阶段的开始阶段。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双眸(shuāng móu)的意思:指双眼的目光或眼神。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相过(xiāng guò)的意思:相互交流、相互了解
银蟾(yín chán)的意思:指月亮。形容月亮的明亮光彩。
玉露(yù lù)的意思:指晶莹剔透的露水,比喻美好清新的事物。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 注释
- 岁月:时间。
佳节:节日。
前期:前夕。
共游:一起游玩。
玉露:清凉的露水。
三伏暑: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银蟾:明亮的月亮。
□:空缺,可能指中秋的‘圆’或‘满月’。
中秋:中秋节。
交朋:结交朋友。
得暇:有空闲。
频相过:经常来访。
身世:人生世事。
百不忧:各种忧虑。
读书心未足:对读书的热爱还未消减。
寒光:寒冷的月光。
洗双眸:洗净眼睛。
- 翻译
- 年老时日如流水般逝去,临近佳节时我们相约出游。
清冷的露水驱散了盛夏的酷热,明亮的月亮预示着中秋将近。
结交的朋友在闲暇时常常来访,应忘却世间烦恼。
对读书的热爱还未满足,寒冷的月光洗净我疲惫的眼睛。
- 鉴赏
这首宋诗《八月八夕邀刘学录》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老去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中秋节的期待。首句“老来岁月去如流”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的感觉。诗人抓住佳节前的时机,邀请朋友共度,“玉露尽驱三伏暑”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和暑气的消退,为中秋团圆增添了清凉之意。
“银蟾堪□作中秋”中的“银蟾”指代明亮的月亮,中秋节又称月圆之夜,此处空白处可能填写“照”或“圆”字,以强调中秋月圆的寓意。诗人希望借此佳节,与友人相聚,忘却世事烦忧,“身世须忘百不忧”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最后两句“尚有读书心未足,寒光凭为洗双眸”,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年迈,但求知之心未减,借着清冷的月光,仿佛能洗净双眼,重拾书卷,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寓含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涵碧亭·其三
沿途听潺湲,蒙茸冒沙石。
谁知此山下,千里在咫尺。
潭潭光明宫,皎皎心印宅。
石细泉自香,水净林逾碧。
太清无潜鳞,至弱而能力。
玉龙出苍峡,威勇壮莫敌。
风雨填空来,万夫助推激。
座中起波涛,足下殷霹雳。
我来纵雄观,神意了莫逆。
心镜净表里,坐久万籁息。
悠然到平淡,涣若春冰释。
栖迟罗书记,想像刘宾客。
胜缘在山閒,每至忽有得。
何以谢山灵,作诗慰岑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