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大(ā dà)的意思:指对长辈或上级极其恭敬,非常顺从。
大中(dà zhōng)的意思:大中有小,表示事物有大小之分,有主次之别。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内史(nèi shǐ)的意思:指官职,古代官制中,内史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职位。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秋听(qiū tīng)的意思:秋季聆听。
丝竹(sī zhú)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
听讲(tīng jiǎng)的意思:专心倾听讲授的内容。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消磨(xiāo mó)的意思:消磨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或者持续的活动来减弱或消除某种感觉、能力或者状态。
中郎(zhōng láng)的意思:指受宠爱的官员或被提拔的人。
足多(zú duō)的意思:足够多,数量充足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真迹因题左方(其三)》。在诗中,乾隆皇帝以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对比了不同历史人物的艺术成就,并且巧妙地融入了对王羲之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的赞美。
首句“阿大中郎未足多”,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提及古代的两位著名书法家——阿大和中郎,暗示他们的成就虽为后人所称道,但并不足以让乾隆皇帝感到满足或特别推崇。接着,“东山丝竹久消磨”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古代文人的艺术创作比作东山上的音乐与丝竹之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短暂与易逝。
“何如内史风流笔,占尽千秋听讲鹅。”这一句则转向赞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内史指的是古代官职,这里借指王羲之,以其“风流笔”来形容其书法的独特魅力和不凡成就。乾隆皇帝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不仅能够流传千年,还能让人在欣赏之时仿佛能听到鹅的鸣叫,生动地描绘出王羲之书法作品给人带来的美妙感受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艺术成就的对比,以及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深情赞美,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元日恩赐柏叶应制
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
能令人益寿,非止麝含香。
题渭北寺上方
昔祭郊坛今谒陵,寺中高处最来登。
十馀年后人多别,喜见当时转读僧。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
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
汉家行树直新丰,秦地骊山抱温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