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尽险重发,目眩心不持。
杀羊名其岩,于义竟难知。
跳涧来碧猴,急攫无少迟。
好杀不屠狼,残忍终奚为?
薄袖难障风,似有微腥吹。
鞭血(biān xuè)的意思:指用鞭子抽打自己的身体,流出鲜血来表示忏悔或者自罚。
残忍(cán rěn)的意思:指对人或动物极为残酷、不仁慈的行为或态度。
初平(chū píng)的意思:初平指的是刚刚平定,刚刚安定下来。
卷石(juàn shí)的意思:指石头被卷起来,形容力量强大,不可抵挡。
离枝(lí zhī)的意思:离开亲人或离开熟悉的环境
目眩(mù xuàn)的意思:目眩指眼前一亮,眼睛发生眩晕的感觉。也用来形容事物光彩照人,令人眼花缭乱。
穷天(qióng tiān)的意思:形容贫穷到极点,没有更贫穷的了。
山鬼(shān guǐ)的意思:指山中的妖怪或山里的野兽。也用来形容行为凶恶的人。
生气(shēng qì)的意思:指人因愤怒或气愤而产生的情绪。
丝丝(sī sī)的意思:细小的线或丝,形容微小细碎的事物。
乌桕(wū jiù)的意思:指人的脸色或事物的颜色非常黑,形容极其阴暗、恶劣。
胭脂(yān zhī)的意思:形容女子擦在脸上的红色化妆品,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阳阿(yáng ā)的意思:指男子的阳刚之气和威严。
殷红(yān hóng)的意思:形容颜色非常红,鲜艳夺目。
这首诗名为《杀羊岩》,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残酷而深沉的画面,通过“杀羊岩”的场景,探讨了人性中的残忍与道德的界限。
首句“旷尽险重发,目眩心不持”描绘了环境的险恶和内心的挣扎,暗示了即将发生的残酷行为。接着,“杀羊名其岩,于义竟难知”揭示了主题——在岩石上以羊为名的屠杀,这种行为在道德上难以理解或接受。
“殷红抛暗云,林果偶离枝”描绘了血腥场面的视觉效果,鲜血如同暗云般洒落,林间的果实也因屠杀而意外掉落。这不仅展现了暴力的直接后果,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秩序被破坏。
“跳涧来碧猴,急攫无少迟”通过猴子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暴力与贪婪的主题。猴子的急切动作象征着人类行为的盲目和冲动。
“穷天寡悦象,生气蚀已亏”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天空失去了往日的欢愉,生机似乎正在消逝。这不仅是对屠杀行为的谴责,也是对自然界和谐被破坏的哀叹。
“好杀不屠狼,残忍终奚为?”提出了对残忍行为目的性的质疑,强调了道德与行为之间的矛盾。诗人似乎在问,如果连凶残如狼都不忍心杀害,那么为何还要进行如此残忍的行为?
“初平百卷石,鞭血犹丝丝”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牧童初平,他用鞭子将石头变成羊群,但诗中却强调了即使是最温和的手段,也会留下痛苦的痕迹。
“要媚山鬼妆,泼草成胭脂”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了为了取悦山神而进行的装饰,实际上却导致了自然景观的破坏,如同将草地上泼洒的胭脂。
“薄袖难障风,似有微腥吹”形象地描绘了恶劣的环境影响,即使是最轻薄的衣物也无法阻挡刺鼻的血腥味。
最后,“且就乌桕坪,一晞阳阿晖”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乌桕树下寻找一丝温暖和光明,暗示了在残酷现实中寻求安慰和希望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对暴力、道德、自然和谐以及人性中黑暗面的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初生犊子鼻如油,有索难穿百自由。
才见春郊鸢事歇,又搓弹子打黄头。
筝儿个个竞低高,线断筝飞打一交。
若个红靴不破绽,若人红袄不鏖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