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昌平县学新构翰林行馆奉和谢学士先生旧题韵留杨教谕显爵夏训导琏一首》
《昌平县学新构翰林行馆奉和谢学士先生旧题韵留杨教谕显爵夏训导琏一首》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石桥沙路东西宛转如登十丈堤。

凉爱野风清别院,夜闻山雨过前溪

栖鸾树老多成实,贺燕巢倾半委泥。

好种琅玕二百个,重来须就节间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院(bié yuàn)的意思:指在同一个院子里,有两个独立的住所或办公场所。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风清(fēng qīng)的意思:形容风景明亮清爽,没有杂物。

贺燕(hè yàn)的意思:贺燕是指为了表示祝贺而赠送礼物或者酬金。

节间(jié jiān)的意思:指两个节日或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前溪(qián xī)的意思:形容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沙路(shā lù)的意思:指没有人烟的荒凉道路,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冷落、荒废。

石桥(shí qiáo)的意思:指结实、坚固的桥梁

宛转(wǎn zhuǎn)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的转折婉转、曲折动人。

燕巢(yàn cháo)的意思:指燕子在悬崖峭壁上筑巢,形容人们勇敢地在险峻的环境中努力工作。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景象。首句“石桥沙路隔东西,宛转如登十丈堤”以石桥与沙路为背景,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蜿蜒曲折、仿佛需要攀登十丈之高的堤岸的意境中,营造出一种既具挑战性又充满神秘感的空间感。

接着,“凉爱野风清别院,夜闻山雨过前溪”两句,通过“凉爱”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之风的喜爱,以及夜晚山雨轻轻拂过前溪时的宁静与和谐。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

“栖鸾树老多成实,贺燕巢倾半委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老树上栖息着鸾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和谐;而燕子筑巢,虽有部分泥土散落,却也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好种琅玕二百个,重来须就节间题”一句,以“琅玕”(即竹子)为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继续探索与记录这片土地上的美好与变化。这一句不仅寄托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也蕴含了对自然与生命不断循环、发展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冬至前三日对雪时值圣母万寿与陈裕所同赋禁用雪套

黯黯严寒旅思催,香醪兽炭对衔杯。

慈云偏向蓬莱绕,宝雨遥从佛国来。

六管浮灰将变律,千门残笛暗惊梅。

欲观净土琉璃界,更上西风百尺台。

(0)

送陈秘书还楚

登山临水远将归,木叶萧萧四牡騑。

五两浮湘秋浦阔,三杯把袂故人稀。

秘书夜冷燃藜阁,芳杜晴熏书锦衣。

醉罢楼头跨黄鹤,几时还向帝城飞。

(0)

家报举次子志喜

乡心秋思满瑶京,忽报添丁慰旅情。

岂谓双珠能照乘,且看凡鸟亦和鸣。

劬劳转忆亲恩重,生养欣逢圣世平。

到日祗堪供笑语,傍人休浪拟徐卿。

(0)

细雨斋居

边风吹雨来,萧疏满城阙。

高斋一沾洒,叶底蝉声歇。

盆鱼纷唼藻,园卉芽渐茁。

听雨淡幽虑,观物神自悦。

闭门人事少,吏散养吾拙。

烹葵兼烧笋,清供堪一啜。

呼童蓄旨酒,有待期华月。

(0)

滩上人家

鸟道云生石,人家水绕门。

滩淙时乱听,鸡犬不闻喧。

沙蜮窥渔网,山魈啸猎原。

畏途逢九折,归思逐波翻。

(0)

江上行三十首·其十八

江上逢渔父,今时几逐臣。

遥传一掬泪,为我吊灵均。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