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章 群 下 第 东 归 宋 /杨 亿 卓 荦 修 词 有 古 风 ,计 偕 西 上 剧 飘 蓬 。梁 园 失 意 三 春 月 ,闽 岭 思 归 一 亩 宫 。且 喜 还 家 仪 舌 在 ,莫 嗟 为 客 赵 囊 空 。九 天 下 诏 崇 儒 术 ,好 绝 韦 编 待 至 公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月(chūn yuè)的意思:春天的月亮,比喻美好的时光或景色。
古风(gǔ fēng)的意思:指古代的风格、氛围或风尚。
归一(guī yī)的意思:指回归一体,回归原点,恢复最初状态。
还家(huán jiā)的意思:指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归来。
九天(jiǔ tiān)的意思:形容程度极高,超出一般范围的事物或人。
梁园(liáng yuán)的意思:指相聚、聚会的地方。
闽岭(mǐn lǐng)的意思:指福建山区,也可以比喻偏僻的地方或边远地区。
囊空(náng kōng)的意思:指囊中空空,没有任何东西。比喻一无所有,一文不值。
飘蓬(piāo péng)的意思:形容人没有栖身之所,四处流浪。
且喜(qiě xǐ)的意思:表示暂时满足,不再追求更多。
儒术(rú shù)的意思:指儒家学说中的思想、理论和技艺。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失意(shī yì)的意思:指遭遇挫折或失败,心情沮丧、不如意。
思归(sī guī)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渴望归乡的心情。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韦编(wéi bi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琐碎、杂乱。
西上(xī shàng)的意思:往西方去,指向西方行进或上升。
下诏(xià zhào)的意思:指皇帝发布诏令,下达命令。
修词(xiū cí)的意思:修饰词语,使之更加准确、生动、精确。
仪舌(yí shé)的意思:指人言辞文雅,能够辩论有理有据。
有古(yǒu gǔ)的意思:有古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表示某事物的历史悠久、古老、有历史价值。
赵囊(zhào n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口袋里装满了赵国的钱财,比喻贪污受贿。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卓荦(zhuó luò)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一亩宫(yī mǔ gōng)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小而精致,内部布置或装饰精美。
- 翻译
- 他才华出众,文笔古朴,与朋友一同西去,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在梁园遭遇失意,即使在春天的月光下也心系故乡的一亩田地。
庆幸的是能回家,言语表达能力仍在,不必哀叹在外为客,囊中羞涩。
期待着皇帝颁布诏书,大力推崇儒家学说,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求学之人。
- 注释
- 卓荦:才华出众。
修词:文笔古朴。
计偕:一同。
剧飘蓬: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梁园:古代名园,这里指京城。
失意:不如意,挫折。
闽岭:福建山区。
一亩宫:象征性的家乡或内心深处的归宿。
且喜:庆幸。
还家:回家。
仪舌:言语表达能力。
赵囊空:形容贫穷,赵国之囊比喻财富。
九天:皇帝。
下诏:颁布诏书。
崇儒术:推崇儒家学说。
韦编:孔子读《易经》时编联竹简的皮绳,代指书籍。
至公:公正无私。
- 鉴赏
这首诗作于宋代,作者杨亿,是一位擅长词艺且风格古朴的文人。全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卓荦修词有古风”,开篇即点明诗人的文学才能,其词作具有古典之美,这不仅是自我评价,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一种肯定。接下来的“计偕西上剧飘蓬”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无奈与困顿,"计偕"指的是计谋筹划,而"西上"可能暗示着朝廷的方向,也代表着仕途的艰难。"剧飘蓬"形象生动,飘蓬如同行云流水,无根无据,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漂泊感。
“梁园失意三春月”,诗人在这里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个人情感。梁园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孔融的别墅,而"失意"则指的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三春月"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易逝而自己又未能如愿以偿的一种哀伤。
“闽岭思归一亩宫”,这句中“闽岭”通常指的是福建地区,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隐居之所。"思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一亩宫"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有自己的小天地,可以安心居住。
“且喜还家仪舌在”,这句话里,“且喜”表示一种暂时的快乐和满足。"还家"意味着回到故乡或家庭,这里的“仪舌在”可能是指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坚守,即便是在归隐生活中,也不失其文学追求。
最后两句“莫嗟为客赵囊空。九天下诏崇儒术,好绝韦编待至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士大夫阶层的忠告和期望。"莫嗟为客"是不要悲叹自己是个过客,可能是在劝慰自己或他人保持本色,不因环境变迁而改变初衷。“赵囊空”则是一个历史典故,用来比喻那些徒有虚名无实才之辈。最后的两句通过对“九天下诏崇儒术”的肯定和对"好绝韦编待至公"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它通过对个人生活、文学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