葚尽鸠亦稀,剩绿犹凌霜。
根隙筹种棉,毋使沃土荒。
爱彼(ài bǐ)的意思:相互爱戴、互相关爱
蚕命(cán mìng)的意思:指命运如同蚕的生命一样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摧残。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倒植(dǎo zhí)的意思:倒植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植物的根须长在上面,茎枝却向下伸展。比喻形势或局面颠倒,前后相反。
东偏(dōng piā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或行为偏向东方,表示偏执或偏见。
恶性(è xìng)的意思:指恶劣的现象或情况不断重复、加剧的循环状态。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关人(guān rén)的意思:关人是指把人关在某个地方或把人与外界隔绝。
凌霜(líng shuāng)的意思:凌霜指的是能够在严寒的冬天中忍受住寒冷,继续前行的意志和毅力。
命关(mìng guān)的意思:命关是指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或关头。
女桑(nǚ sāng)的意思:指女子劳作。比喻女性勤劳工作或勤奋学习。
培护(péi hù)的意思:培养和保护,指对人或事物进行养育、照料和保护。
沃土(wò tǔ)的意思:指肥沃的土地,比喻良好的环境或条件。
远扬(yuǎn yáng)的意思:远远传扬,广为流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沉思考。首先,诗中提到的“东偏三亩园”,描绘了一片规模适中的农园,园内种植着高高低低的女桑树。女桑,即桑树,是古代养蚕的重要资源,诗人通过“高下皆女桑”一句,展现了农园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臃枝疑倒植,形恶性自良”两句,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桑树枝干的形态比作可能倒置的物体,但其内在品质(“形恶性自良”)却依然优良,寓意着事物的外在形式可能不完美,但内在价值不可忽视。
“培护经腊冬,待春始远扬”则体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尊重与耐心,冬季精心照料,等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农耕活动的季节性与周期性。
“蚕命关人寒,其叶衣之粮”揭示了养蚕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蚕丝不仅是衣物的来源,也是抵御寒冷的重要物资,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葚尽鸠亦稀,剩绿犹凌霜”描绘了果实成熟后,鸟儿减少觅食的情景,以及即便在严霜之下,树木仍保持绿色的坚韧生命力,暗含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和谐共处的主题。
最后,“根隙筹种棉,毋使沃土荒”表达了诗人对于土地利用的长远考虑,即使在桑树之间留出空隙,也要规划种植棉花,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爱彼閒閒人,独倚当残阳”则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夕阳余晖中独自倚靠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对农事活动的深切关注,还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清泉出石窦,白云卧山窝。
淋淫乍开霁,原野欢声多。
吾庐近西峰,其下林婆娑。
解衣坐磐石,持竿钓清波。
主人忘机心,鸥鸟亦无他。
东鲁与南郭,泰山等峩峩。
周子何人哉,自许不啻过。
一朝离草堂,山英遂横戈。
折辕不得还,如此俗驾何。
仰视前修翁,铅刀比太阿。
予弟山林人,心平气自和。
懽然乐箪瓢,笑彼荤羶罗。
好书不厌观,佳句时一哦。
烦赓紫芝曲,为我醉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