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继 韵 耿 时 举 寄 示 往 岁 梅 雪 宋 /仲 并 旧 诗 新 读 更 精 神 ,雪 裹 招 回 未 到 春 。俗 眼 骤 惊 银 可 粉 ,天 心 忍 用 玉 如 尘 。漫 空 柳 絮 千 家 到 ,转 眼 梅 花 一 夜 新 。物 象 区 区 劳 比 拟 ,申 严 诗 令 负 前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拟(bǐ nǐ)的意思:通过类比的方式来形容或说明某事物。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旧诗(jiù shī)的意思:指古代的诗歌作品,也用来形容旧时代的事物、观念或价值观。
柳絮(liǔ xù)的意思:柳絮指的是柳树开花后飞舞的细小棉絮,比喻言语或文字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也形容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复无常。
漫空(màn kōng)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遍布整个空间。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前人(qián rén)的意思:前人努力奋斗,后人享受成果。比喻前人的努力为后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申严(shēn yán)的意思:严肃庄重,态度端正
俗眼(sú yǎn)的意思:指世俗的眼光或常人的眼睛。
天心(tiān xī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淳朴善良,充满正义和仁爱之心。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转眼(zhuǎn yǎn)的意思:转眼意为时间过得非常快,形容时间飞逝或事情发生得很快。
-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冬天的雪景,并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旧诗新读更精神"一句,意味着即使是熟悉的古诗,也能在新的阅读中发现新的精神内涵。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文学修养,也透露了一种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心态。
"雪里招回未到春"则是在说尽管冬天的雪花纷飞,但已有召唤春天到来的意境,表现出对温暖季节的渴望。"俗眼骇惊银可粉,天心忍用玉如尘"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细腻如粉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视角的高远情怀。
"漫空柳絮千家到,转眼梅花一夜新"则是对春天来临后自然界迅速变化的描绘。柳絮随风飘扬,覆盖了千家户顶,而梅花则在一夜之间变得焕然一新,这种快速的变化反映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物象区区劳比拟,申严诗令负前人"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自觉的文学使命。诗人认为自己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还需努力,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虽然常用,但仍需不断提高,以不辱前人所开创的诗歌传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描摹了冬雪与春梅交替时的美丽景象,也展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自我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品外泉在方丈后汲饮成句
幽泉如真僧,品在方以外。
自惭尘中人,知津偶然逮。
时方新雨余,潆洄纳诸派。
亭亭莲自开,汩汩云不坏。
小师习水观,汲取钓筒快。
浸以连枝茶,香色正初焙。
一瓯高自持,岸帻据石背。
竹风凉修修,松月碧霭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