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蛮(bǎi má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或事物。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凤诏(fèng zhào)的意思:指皇帝的旨意或命令。也用来形容非常重要的指示或指令。
寒灰(hán huī)的意思:指贫困、落魄的境况。
孔明(kǒng míng)的意思:指智慧超群的人,也可以表示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礼文(lǐ wén)的意思:礼貌文明的言行。
龙函(lóng hán)的意思:指文辞华美,意义深远的信函或文章。
桥涵(qiáo hán)的意思:指为了解决困难或矛盾而采取的妥协或折中的方法。
山烧(shān shāo)的意思:山烧指山林发生大火。比喻灾祸临头,万劫不复。
声教(shēng jiào)的意思:指以声音教导人们,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启迪他人。
迢递(tiáo dì)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行程漫长。
炎刘(yán liú)的意思:炎刘指的是火焰熊熊燃烧的样子,比喻战争或火灾等情况非常激烈、猛烈。
逾年(yú nián)的意思:超过一年的时间;过了一年以上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竹桥(zhú qiáo)的意思:指竹子搭成的桥,比喻临时性的结构或关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的深意。
首联“龙函凤诏百蛮开,迢递逾年未拟回”,以“龙函凤诏”象征帝王的权威与恩泽,表达了对远方边疆地区开化与治理的赞颂,同时暗示了诗人长时间在外,难以归家的情境。
颔联“晓度竹桥涵碧影,暮经山烧扑寒灰”,通过晨昏交替的场景,细腻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竹桥上,碧绿的倒影映照在清澈的水面,傍晚经过山火后的痕迹,寒灰扑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苍凉的氛围。
颈联“孔明一为炎刘入,赵尉初烦陆贾来”,引用诸葛亮和陆贾的故事,分别代表了汉朝的兴盛与外交的开拓。诸葛亮辅佐刘备入蜀,陆贾则作为使者前往南越,这两句既是对历史人物功绩的肯定,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身使命与责任的思考。
尾联“声教于今真□暨,礼文应备不须裁”,“声教”指传播教化的声音,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将文明与教化带到远方,强调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礼文应备不须裁”则表达了礼仪制度的完备性,不需要额外的修改或删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情感体验,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个人使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