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蘋洲游醉李》
《送僧蘋洲游醉李》全文
宋 / 朱继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师今游醉李,自刺钓船篙。

地说三吴胜,人夸二陆豪。

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

近海寒应早,霜毛怯剃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钓船(diào chuán)的意思:比喻故意引诱,设下圈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陆(èr lù)的意思:指两次失败或两次损失。

工女(gōng nǚ)的意思:指勤劳勇敢的女工人。

近海(jìn hǎi)的意思:靠近海岸或海洋附近。

课丁(kè dīng)的意思:形容学识浅薄,没有见识。

三吴(sān wú)的意思:指吴地,即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方。

霜毛(shuāng máo)的意思:霜毛是指寒冷的天气中,植物上结霜的细毛。比喻事物的状态或形象像霜毛一样,非常冷冽、明显。

注释
师:指代教师。
游醉:游玩且陶醉。
李:李花。
自刺:自己动手。
钓船篙:钓鱼船的撑竿。
三吴:古代中国地区名,包括吴郡、吴兴、会稽。
二陆:指陆机和陆云兄弟,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豪:豪放,才华横溢。
草黄:秋季草木变黄。
工女:纺织女工。
绩:织布。
课丁:督促渔民劳作。
近海:靠近海边。
寒应早:寒冷来得早。
霜毛:指动物或人的毛发结霜。
怯剃刀:害怕剃须的寒冷。
翻译
如今的老师醉游在李花丛中,自己手持钓鱼竿作为船篙。
他赞美这里是三吴之地的美景,人们都夸赞二陆的才情豪迈。
草色转黄时,妇女们忙碌地织布,湖面泛着白光,渔夫们辛苦熬煮鱼货。
靠近海边的地方,寒冷似乎来得更早,连霜毛也畏惧剃刀的锋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游子与僧人同游醉李之地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师今游醉李”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活动地点是醉李,这个地方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生活。紧接着,“自刺钓船篙”则展示了诗人与僧人共同的生活方式,他们或许是在河岸边,用渔网捕鱼,过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说三吴胜,人夸二陆豪”两句,通过对历史上著名山水之地的提及,如同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借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的赞赏与向往。这里的“三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地区,即今天的江苏、上海一带,而“二陆”则是指唐代诗人陆游和陆机兄弟,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诗人。

下片的开头,“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两句,则细腻地描绘了秋天农妇收获稻谷、织布,以及学子们在河边学习的情景。这些生动的画面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最后,“近海寒应早,霜毛怯剃刀”两句,则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秋即将到来的萧瑟气氛。诗人捕捉到了海边特有的冷清,以及人们对于寒冷天气的不适感受。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作者介绍

朱继芳
朝代:宋   字:季实   号:静佳   籍贯:建宁建安

建宁建安人,字季实,号静佳。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工诗,时人多所称引。有《静佳乙稿》。
猜你喜欢

题蔡芝林婿顾生林塘书屋卷

幽人卜筑向林塘,插架图书万卷藏。

白板扉开山对面,赤栏桥跨水中央。

佳宾日日来闲径,小犬时时吠短墙。

蕲簟展来欺竹色,湘帘捲处动波光。

苍松露滴琴声净,玉麈风含笑语凉。

渺渺鸥边菰叶短,轻轻燕外柳丝长。

回飙静听牙签响,清昼时闻臈瓮香。

未暇赋诗招隐逸,从教濯足咏沧浪。

怜君有志营先业,嗟我无由老故乡。

珍重却翁尤好事,何妨佳婿坦东床。

(0)

送周文伯

通波亭下路,烟草望迷漫。

春色相将暮,晨征尚怯寒。

乡关他夕梦,尊酒暂时欢。

容易头教白,襟怀好自宽。

(0)

竹浪轩

湘波万顷净纤埃,嶰谷翻为滟滪堆。

风撼翠涛平地起,雪消青涨屋头来。

簟纹细蹴龙鳞动,扇影轻摇雉尾开。

若从虚舟游世外,肯骑翔凤下蓬莱。

(0)

题顾静像次王孟端韵

秋兰为佩葛为巾,笑里吟边总是春。

莫道似翁閒个少,有閒未会作閒人。

(0)

雪中次偶武翁韵

顷刻交衢积尺馀,翻翻缟带远随车。

寒侵纸帐春云薄,光映灯窗夜色虚。

望断人来那有棹,欲寻梅去恐无驴。

闭门僵卧几三日,枕冷床头一本书。

(0)

寿金秀才铉母八十

铉也慈亲寿且康,鬖鬖垂白在高堂。

每逢初度中秋近,况是今年八十强。

亲友欢趋同预席,儿孙拜舞各称觞。

云中冉冉来王母,持赐蟠桃一颗尝。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