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二首·其二》全文
- 翻译
- 我因冒犯被贬到海边,心中震惊无暇顾及自身的忧愁。
宫中的使者不知我身在何方,家书就别再寄到春州了。
- 注释
- 得罪:因犯错或冒犯而受到责罚。
除名:被开除名籍,不再享有原有地位。
谪:古代官员被贬谪到偏远地方。
海头:海边,指贬谪之地。
惊心:内心震动,惊慌失措。
无暇:没有时间或心思去做。
身愁:自身的忧虑和烦恼。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
何处:哪里,不确定的地方。
住:居住或停留。
家书:家信,亲友的来信。
莫:不要。
春州:古代地名,这里指贬谪的目的地。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言史的《偶题二首(其二)》,表现了诗人因政治原因被放逐到边远之地的哀怨和无奈。
"得罪除名谪海头,惊心无暇与身愁。"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因为犯错而被削去官职、流放海隅的痛苦心情。“得罪”指触犯了朝廷的禁令或法律,被判处流放;“除名”则是官方的行政行为,即将其从公职中除名。诗人用“惊心无暇与身愁”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忧虑和焦躁,仿佛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照顾好,更不用说其他事情。
"中使不知何处住,家书莫寄向春州。"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流放后与外界联系中断的孤立无援状态。“中使”指的是负责传递信息和命令的朝廷使者,但在这里,“中使不知何处住”意味着诗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取家乡的消息,也失去了向家人发送信息的手段。因此,诗人叮嘱“家书莫寄向春州”,即不要将家信送往他所在的地方,因为这条路已被切断。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对政治挫折的无奈,以及流放生活中的孤独与哀愁。通过这样的描绘,刘言史传递了一种深沉的悲凉感和对命运的无力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其三再叠前韵,答申凫盟
三载伤离,一丘甘老,名山近业如何。
孤臣再录,惭负主恩多。
忽尔惊心投杼,空翘首、双阙嵯峨。
春将半,浮踪久滞,乡梦绕滹沱。
良朋重念我,齐纨丽句,来自烟蓑。
奈萦眸家岫,行矣风波。
旧日酒垆客散,燕市里、曾否悲歌。
关情处,伊人宛在,残月满青萝。
满庭芳.五头瑞莲,陈司训官舍所产,谓是岁邑士发解之兆
香拥红云,影摇青盖,水宫竞斗明妆。
天然异种,谁数并头芳。
月地恍疑人影,湘妃醉、春散香囊。
还相乱,三三两两,交颈紫鸳鸯。
薰风何处起,最宜吟赏。春草池塘。
更闲情澹雅,官舍清凉。
折桂预期仙步,斜阳里、相衬槐黄。
行看好,舟中莲女,马上彩衣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