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岂堪别,长愁欲盖消。
梅花春未折,丛桂赋还招。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离别,行走在郊外的凄清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洒在芦苇之上,寒风中弥漫着萧瑟之感的景象。首句“清夜岂堪别”直接点明了离别的哀愁,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长愁欲盖消”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似乎连时间都变得缓慢,难以消解。
“梅花春未折,丛桂赋还招”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梅花未折,暗示着春天还未真正到来,而丛桂的再次开放,则预示着新的希望与生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白鹭暗惊棹,青藜危度桥”描绘了诗人行进中的情景,白鹭因船只的划动而惊飞,青藜(一种照明工具)在摇晃的桥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神秘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最后,“月华散芦荻,寒思莽萧萧”将画面拉回至夜晚,月光洒在芦苇之上,寒风吹过,带来一片萧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离别之夜的凄美与深沉,以及对未来的复杂心情。
莎村寒雨,冲泥夜返,燖汤新沐。
静掩岩腰,壁火微穿篱绿。房随石曲。
唤赤脚、彫胡炊熟。复自起、移灯拈句,巡廊花蹴。
覆顶何惭无竹。便添墙补槛,休教牛触。
刻意经营,受冻吾庐心足。汝吟我续。
莫写得、牢愁盈掬。山窗独。鹆研薄冰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