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碑刻(bēi kè)的意思: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也泛指留下的记载或纪念物。
不烦(bù fán)的意思:不烦意指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不被困扰烦恼。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公案(gōng àn)的意思:公案指的是官府办案的案件。在现代用法中,公案泛指一切案件,特别是引起公众关注的重大案件。
鼓笛(gǔ dí)的意思:形容喧闹、热闹的场面。
冠巾(guàn jīn)的意思:指权势显赫、威风凛凛。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龙兴(lóng xīng)的意思:指龙重新崛起,表示强大的力量重新展现或兴盛。
频呻(pín shēn)的意思:频繁地叹息、抱怨或发牢骚。
实相(shí xiàng)的意思:指事物的真实本质和实际情况。
师子(shī zǐ)的意思:指学生能够超越老师,达到或超过老师的水平。
特地(tè dì)的意思:特意、特别地
相托(xiāng tuō)的意思:指互相信任、相互托付。
兴道(xīng dào)的意思:指兴盛发展的道路或途径。
许人(xǔ rén)的意思:表示让人满意、使人愉快。
右文(yòu wén)的意思:右文是一个古代汉字成语,意思是右边的文字。它用来形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详尽,字句翔实。
宗风(zōng fēng)的意思:宗风是指家族或团体的风尚和传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对罗修撰展示的龙兴老碑刻的鉴赏。诗中以“龙兴道与右文亲”开篇,描绘出龙兴道与右文之间的深厚关系,寓意深远。接着,“眼照沙阳肯许人”一句,以明亮的眼睛比喻龙兴道的智慧和洞察力,强调其对人的选择和判断。
“师唱宗风非鼓笛,公谈实相托冠巾”两句,通过对比,赞美龙兴道的教诲和公谈的深刻见解,前者如同宗风的引导,后者则寄托于冠巾之上,形象地表达了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已曾见了何须再,特地拈来却未真”揭示了诗人对龙兴道所传授知识的深刻理解,认为无需重复学习,但又强调了知识的真谛不易把握,需要深入体悟。
“公案分明在碑刻,不烦师子更频呻”最后两句,将龙兴道的教诲比作碑刻上的文字,清晰明了,不需要再像狮子一样频繁地呻吟,暗示了知识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兴道的赞美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