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民徵虞书,祥刑丽周官。
春露鲜时布,秋荼日以繁。
毕弋(bì yì)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极为刚正不阿,毫不妥协。
参辟(cān pì)的意思:指参加宴会或聚会时,坐在主位或主桌上。
敢不(gǎn bù)的意思:用于表示对某种行为或决策的肯定和赞同。
国法(guó fǎ)的意思: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好生(hǎo shēng)的意思:好好地、十分地、非常地
嘉石(jiā shí)的意思:指珍贵的石头或宝石。
咎繇(jiù yáo)的意思:指责、责怪。
愧咎(kuì jiù)的意思:表示因为过错或错误而感到内心愧疚和自责。
迈种(mài zhǒng)的意思:迈出一种新的境界或阶段,表示进取、开拓和创新。
明君(míng jūn)的意思:指明智、明理、有德行的君主。
末职(mò zhí)的意思:指职位低微、地位较低的工作。
平反(píng fǎn)的意思:指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使得事实真相得到澄清并恢复被冤屈的人的名誉。
乾元(qián yuán)的意思:指天地初开、万物初始的时候。
钦恤(qīn xù)的意思:钦佩并同情悲痛
秋荼(qiū tú)的意思:指秋天时节枯萎的草木,比喻衰败、衰落。
三宥(sān yòu)的意思:三次宽恕
申戒(shēn jiè)的意思:警戒,警惕。
圣明(shè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
石言(shí yán)的意思:指言辞坚定不移,像石头一样不可动摇。
五听(wǔ tīng)的意思:指人的五官听觉灵敏,能够听到很远的声音。
下车(xià chē)的意思:下车指从车辆上下来,也比喻摆脱某种困境或不良局面。
祥刑(xiáng xíng)的意思:指善恶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和适当的处罚。
小臣(xiǎo chén)的意思:指官员的低级职位或地位较低的人。
湛恩(zhàn ēn)的意思:指深厚的恩情或广大的恩泽。
铸鼎(zhù dǐng)的意思:指铸造大型鼎器,比喻建立大功业或创立重要事业。
资始(zī shǐ)的意思:指事物开始发展或形成的根本原因。
奏谳(zòu yàn)的意思:奏谳是指向上级或法庭上献上自己的意见、陈述案情、申请判决的行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初入西署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赞美与反思,以及对君主圣明、公正施政的向往。
首句“大李班棘位,国法铸鼎存”,以“大李”暗指古代贤臣,通过“班棘位”和“铸鼎存”来象征法律制度的建立与稳固,表达了对古代法律体系的尊重与推崇。
接着,“折民徵虞书,祥刑丽周官”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古代法律的严谨与完善,通过引用“虞书”和“周官”的典故,强调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毕弋开一网,下车泣群冤”描绘了古代执法者公正无私的形象,他们如同捕猎者一般,用法律之网捕捉罪行,为无辜之人伸冤,体现了古代法律制度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好生钦恤哉,资始尊乾元”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君主权威的敬畏,认为君主应当以仁慈之心治理国家,遵循自然法则。
“参辟兴何世,奏谳谁能原”则提出了对当时社会法律执行情况的疑问,暗示了法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春露鲜时布,秋荼日以繁”运用比喻手法,将法律的实施比作春雨滋润万物,秋茶繁茂,形象地描绘了法律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作用。
最后,“上有圣明君,播令弘湛恩。五听夙申戒,三宥仍平反”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希望君主能够广泛听取意见,公正处理案件,体现法律的公平与仁慈。
“小臣忝末职,受宪敢不惇。迈种愧咎繇,愿察嘉石言”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明自己虽身处低微之职,但不敢违背法律,愿意接受法律的教诲,并希望君主能关注并采纳自己的建议。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赞美与反思,以及对理想君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公正、仁慈治国理念的追求。
北风江上来,寒月照野屋。
荐士有昌黎,爱僧如郑谷。
拟上北阙书,还对南山菊。
花不受人怜,诗成招我读。
临别重论文,夜游期炳烛。
于意究云何,幽情畅未足。
傥逢笑口开,无碍吟髭秃。
行行重行行,为君歌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