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峭山弥险,霜高叶已黄。
涧寒泉激响,林密月沉光。
閒鹤巢松稳,灵猿向洞藏。
禅堂(chán táng)的意思:禅宗寺庙的大厅,也用来比喻平静安宁的心境。
趺坐(fū zuò)的意思:指盘腿坐下,双脚交叉放在大腿上。
裹粮(guǒ liáng)的意思:指为行军打仗的士兵准备足够的粮食。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老衲(lǎo nà)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和尚自称,也用于自谦或自嘲的说法。
留宿(liú sù)的意思:指在外过夜,不返回自己的住所。
蒲团(pú tuán)的意思:指坐垫、座垫,也比喻坐得稳当、安稳。
秋气(qiū q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候、气息或氛围。
日夕(rì xī)的意思:日出和日落,表示时间的流逝。
胜境(shèng jìng)的意思:指处于胜利的境地或优越的环境。
霜高(shuāng gāo)的意思:指秋天霜降时,霜的高度已经很高,形容秋天已经深了。
睡味(shuì wèi)的意思:形容食物或饮品没有味道或者没有吃的欲望。
霞开(xiá kāi)的意思:指云雾散去,霞光逐渐出现的景象。比喻困难逐渐消散,事情渐渐明朗。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清水岩僧舍的静谧与祥和之景。首联“空岩秋气爽,日夕倍生凉”以秋风送爽、日落时分更加凉爽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颔联“石峭山弥险,霜高叶已黄”通过描绘岩石陡峭、山势险峻以及霜降后树叶变黄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季节的更迭。
颈联“涧寒泉激响,林密月沉光”则将视线转向山涧与森林,寒水激荡发出声响,月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洒下斑驳光影,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尾联“闲鹤巢松稳,灵猿向洞藏”描绘了鹤栖松枝、猿藏洞中的情景,赋予画面以生动的生命力。
接下来,“烟霞开胜境,香火辟禅堂”两句,诗人由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景观,烟霞缭绕的美景与香火缭绕的禅堂相映成趣,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最后,“老衲知持偈,游人亦裹粮”描绘了僧侣诵经与游客准备食物的情景,展现了不同人群在此地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清水岩僧舍所见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昆崙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
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
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
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
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
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参旗方下扫。
人生不自怜,坐受外物械。
荣华难把玩,俄顷皆变坏。
山栖亦何有,耳目差旷快。
秋郊多烈风,夜壑起松籁。
初闻尚萧瑟,髣髴听严濑。
忽如倒巨浸,便欲翻大块。
又疑楚汉战,澒洞更胜败。
不然六月雨,雷电奔百怪。
三更势稍敛,铁马归入塞。
孰能从吾游,洗汝胸次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