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荆江渔父竹枝词九首和夔帅□侍郎韵为荆帅范侍郎寿·其六》
《荆江渔父竹枝词九首和夔帅□侍郎韵为荆帅范侍郎寿·其六》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词  词牌: 竹枝

六歌渔父寿诗声,一声声带竹枝情。

大枝千岁改色小枝孙子满林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改色(gǎi sè)的意思:改变颜色或者改变态度、立场。

千岁(qiān suì)的意思:形容人的寿命长久,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历史悠久。

声带(shēng dài)的意思:指人和动物喉部的组织,用于发声。

诗声(shī shēng)的意思:指诗歌的声音或音韵。

寿诗(shòu shī)的意思:指为了庆祝寿辰而创作的诗歌

孙子(sūn zi)的意思:指孙子或后代,也用来形容晚辈或后人。

小枝(xiǎo zhī)的意思:小枝指的是树枝的一部分,引申为不重要、微不足道的东西。

渔父(yú fǔ)的意思:渔夫、渔民

枝孙(zhī sūn)的意思:指儿孙后代,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延续。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子满(zǐ mǎn)的意思:形容儿子成才,充满喜悦之情。

翻译
为渔夫献上长寿的诗歌,每一声都蕴含着竹枝曲的情感。
粗大的竹子千年保持翠绿,细小的竹子繁衍后代遍布林中。
注释
六歌:六首歌。
渔父:渔翁。
寿诗:祝寿诗。
声:声音。
竹枝情:竹枝词的情感。
大枝:粗大的竹子。
千岁:千年。
不改色:保持翠绿。
小枝:细小的竹子。
孙子:比喻后代。
满林生:遍布林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荆江渔父竹枝词》系列中的第六首,为荆帅范侍郎祝寿。诗中以渔父的歌声为引子,融入了竹枝词的特色,富有民间风情。"六歌渔父寿诗声"描绘了渔夫们唱着祝寿歌的热闹场景,"一声声带竹枝情"则暗示了歌声中蕴含着竹枝词的旋律和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大枝千岁不改色,小枝孙子满林生"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竹子比作长寿的象征,"大枝千岁不改色"赞美竹子的坚韧与长久,"小枝孙子满林生"则寓意竹子繁衍不息,生生不息,暗寓范侍郎家族后继有人,事业兴旺。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寿者的祝福,又借竹枝词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语言质朴,意境生动。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浣溪纱.棣园

曲曲环池是画廊。金鱼长过鲤鱼长。

棣园馆舍甲维扬。

石笋三寻苔藓碧,溪桥几处藻莼香。

重城似在水云乡。

(0)

谒金门.秋感

莫延伫。早看莎鸡振羽。吹过杨花芦作絮。

谁觅玉人处。百发萧萧几许。断茧千头万绪。

彩笔金樽寻旧侣。梧桐深夜雨。

(0)

庆春泽慢.元宵日和竹樵翁

人日才过,元宵又至,春风乍度饧箫。

剪雪描凫,安排乐事今宵。

银花火树缤纷甚,映琼筵、未许风摇。

月分光,一曲新歌,唱彻晴霄。

无端触起中年感,忆儿时鸠竹,随处嬉遨。

竟夕看灯,喧阗史埭潘桥。

雪瓯重泛浮圆子,问前尘、已逐萍飘。

偶书怀,冻笔烘开,兽炭添烧。

(0)

调笑令.四首·其三

秋蛩。秋蛩。一宵苦吟谁共。月明万里长空。

只有怀人梦同。同梦。同梦。凉透罗衾独拥。

(0)

木兰花慢

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

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风多。

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

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凭他,吴越干戈。

工作合、惯调和。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

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

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

(0)

江城子·其一王臣留别

沅兰澧芷赋南游。路悠悠。不胜愁。

赖有故人、情重代绸缪。

家室艰难无限事,嗤仲路,只轻裘。

飘然书卷客荆州。尽可留。更无忧。

十幅蒲帆、遍访洞庭秋。

他日归来同话旧,歌郢曲,答齐讴。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