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广 都 道 中 作 宋 /李 新 万 花 织 篱 凡 几 曲 ,绣 屏 处 处 围 茅 屋 。家 贫 张 日 无 罗 幕 ,东 风 吹 开 莫 吹 落 。居 人 应 笑 行 客 痴 ,春 去 春 归 殊 不 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凡几(fán jǐ)的意思:指全部、无一例外、所有的。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罗幕(luó mù)的意思:指人们在事情上布置出繁杂的手段,以掩盖真相或迷惑他人。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屏处(píng chǔ)的意思:屏处指的是隐藏、避开或保护自己的地方。
行客(xíng kè)的意思:行人、旅客
殊不知(shū bù zhī)的意思:指对某种情况或事实没有意识到或不了解,以致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策。
- 注释
- 万花:众多花朵。
织:编织。
篱:篱笆。
凡:总共。
曲:弯曲。
绣屏:刺绣的屏风。
茅屋:简陋的小屋。
家贫:家庭贫困。
罗幕:华丽的帷幕。
东风:春风。
吹开:吹动使开放。
莫:不要。
吹落:吹走。
居人:居民。
行客:过客。
痴:痴傻。
春去春归:春天的到来和离去。
- 翻译
- 无数花朵编织成篱笆,弯弯曲曲围绕着简陋的茅屋。
家中贫困,连遮阳的帷幕都没有,只有东风轻轻吹开花朵,却无法带走它们。
居住在这里的人可能会笑我这个过客痴傻,他们浑然不觉春天来了又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家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万花织篱凡几曲”一句,以“万花”比喻春天的繁盛景象,“织篱”则是形容花开得像编织一样密集,通过“凡几曲”的问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探究。
接下来的“绣屏处处围茅屋”一句,则描写了农家用茅草制成的屏风围绕着简陋的土屋,这里的“绣屏”可能是夸张的说法,表明即便是在贫困的环境中,也有美丽之物存在。
第三、四句“家贫张日无罗幕,东风吹开莫吹落”,写出了农家的贫穷和对春天的珍惜。由于家庭贫困,无法享受窗户上的装饰(罗幕),而当春风轻拂时,诗人希望它不要把这些稀有的美好带走。
最后两句“居人应笑行客痴,春去春归殊不知”,则表达了诗人对流年不觉的感慨。这里的“居人”是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而“行客”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中的迷茫。而春天的来去,常让人感到无常,难以把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平凡生活乃至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
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覈。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
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
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
北池近所凿,中有汧水碧。
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
但恐诗力弱,斗健未免馘。
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
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宋·苏轼】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覈。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北池近所凿,中有汧水碧。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但恐诗力弱,斗健未免馘。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4467c66a6a8c3c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