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澹荡(dàn dàng)的意思:指心境宽广、不受外界事物干扰的状态。
得来(de lái)的意思:指得到、获得。
户庭(hù tíng)的意思:指家庭和睦、家风好。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苦心(kǔ xīn)的意思:用心艰苦,努力费心。
门人(mén rén)的意思:指拜师学艺的学生或门徒。
妙解(miào jiě)的意思:指解决问题或困难的方法或观点非常巧妙、独特。
频烦(pín fán)的意思:频繁烦恼或烦扰
穷尽(qióng jìn)的意思:用尽所有的力量或资源,达到极限。
善通(shàn tōng)的意思:善于交流、沟通,能够顺利地传递信息。
山海(shān hǎi)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山和海,也可引申为广阔的天地或辽阔的世界。
通怀(tōng huái)的意思:宽容、体谅别人的心情和苦衷。
托寓(tuō yù)的意思:托付寄托、寄托留宿。
逸事(yì shì)的意思:指人物的轶事或奇闻异事。
异书(yì shū)的意思: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义例(yì lì)的意思:
(1).阐明义理的事例。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魏书·张吾贵传》:“三旬之中, 吾贵 兼读 杜 服 ,隐括两家,异同悉举。诸生后集,便为讲之,义例无穷,皆多新异。”
(2).著书的主旨和体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 太原 王劭 又録 开皇 、 仁寿 时事编而次之,以类相从,各为其目,勒成《隋书》八十卷。寻其义例,皆準《尚书》。”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 唐 五代 史书皆公( 欧阳修 )手所修,然义例絶有不同者。”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余编《桐城文録》,义例多与 存庄 手订。”一辞(yī cí)的意思:指一句话、一番话、一篇文章等言辞。
玉局(yù jú)的意思:指官员贪污受贿的行为。
作者(zuò zhě)的意思:指写文章、著作的人,也可指创作诗文、书画等艺术作品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韩菼所作的《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一统志》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澹荡江湖玉局随”,描绘了诗人面对浩瀚的历史资料和繁复的工作时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江湖之中,手中握着一块象征智慧与权威的玉局。这既是对修纂工作的态度描述,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信。
接着,“苦心作者调谁知?”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辛勤工作却可能不为他人所知的感慨。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筛选与整理,这份努力与付出,或许只有诗人自己才能深切体会。
“户庭直欲包山海,义例频烦托寓卮”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纂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诗人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如同包罗万象的山海一般,囊括历史的全貌;同时,对于每一条历史记载的选取与解释,都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他不断地斟酌与权衡。
“穷尽异书多逸事,得来妙解折群疑”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研究的热情与执着。在众多稀奇古怪的历史书籍中,他寻找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巧妙的解读,解答了许多长久以来的疑惑,为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最后,“最怜乐善通怀处,尝许门人赞一辞”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工作的热爱以及对后人的期待。他认为,在修纂历史的过程中,最令人欣慰的是能够发现并传播那些善良、宽容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启迪人心,还能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同时,他也期待着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后人的认可与赞扬。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以及对于历史真相追求的执着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钓鱼城
宋代蜀中地,形胜钓鱼山。
雄师临十万,一夫足当关。
卓哉余宣抚,守土当时艰。
招贤用奇策,筑垒诸砦间。
自昔燕云失,汴梁困力孱。
五国城边路,辛苦寄金环。
韩岳劳战伐,不奉二圣还。
暂驻西湖跸,半壁送潺湲。
矧兹东南首,中兴期朝班。
毳帐归沙漠,铁马却完颜。
水绝赪尾在,袅袅竹竿闲。
鹢舟瞿塘上,鸟道剑阁攀。
南诏剑花拂,西征弓月弯。
据险依古法,用智犹转圜。
琎璞本高隐,画堙犹斓斑。
士为知己用,胡乃终群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