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学呈同官》
《宿学呈同官》全文
宋 / 王十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不听梧桐雨,回头已六年。

齑盐谙旧味,灯火前缘

进学韩愈,同襟有郑虔。

诸生不待劝,忠孝素惓惓。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听(bù tīng)的意思:不听指的是不听从劝告或建议,不接受教导。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韩愈(hán yù)的意思:指才情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回头(huí tóu)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改变主意;追悔莫及

进学(jìn xué)的意思:指进入学校或学习机构学习。

前缘(qián yuán)的意思:指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忠孝(zhōng xiào)的意思:忠诚和孝顺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宿学呈同官》。诗中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学问、同僚情谊的深切怀念。

首联“不听梧桐雨,回头已六年”,以梧桐雨象征时光流逝,暗示诗人已度过六年光阴,感叹时间飞逝,岁月如流。颔联“齑盐谙旧味,灯火结前缘”,通过描述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平凡,表达出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刻记忆和情感的延续,仿佛那些平淡的日子,都与同僚们共同经历,结下了不解之缘。

颈联“进学思韩愈,同襟有郑虔”,借韩愈和郑虔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同僚间深厚友谊的向往。韩愈以文学成就著称,郑虔则以品行高洁闻名,诗人将自己与同僚比作这两位贤士,寄寓了对学问精进和友情深厚的渴望。

尾联“诸生不待劝,忠孝素惓惓”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志向和情怀。他相信,真正的学生无需外在的劝导,内心对忠孝的追求早已根深蒂固。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教育理念的坚持,也体现了他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同僚情谊、学问追求和道德观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王十朋

王十朋
朝代:宋   字:龟龄   号:梅溪   生辰:1112-1171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你喜欢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0)

唐律后一首进退格

旧岁新年来往频,孤標数面便多情。
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0)

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

德寿宫前春昼长,宫中花开宫外香。
太皇颐神玉霄上,都人久不瞻清光。
今晨忽见肃天仗,翠华黄屋从天降。
一声清跸万人看,天街冰销楼雪残。
北来又有一红繖,八鸾三騑金毂端。
辇中似是瑶池母,凤舄霞裳剪云雾。
太皇望见天开颜,万国春风百花舞。
乃是慈宁太母回鸾图,母子如初千古无。
朔云边雪旗脚湿,御柳官梅寒影疏。
向来慈宁隔沙漠,倩鴈传书鴈难托。
迎还騩驭彼何人,魏武子孙曹将军。
将军元是一缝掖,忽攘两臂挽五石。
长揖单于如小儿,奉归慈辇如折枝。
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飘然南山之南北山北。
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道秦家丞相嗔。

(0)

题韩亭韩木二首

老大韩家十八郎,犹将云锦制衣裳。
至今南斗无精彩,只放文星一点光。

(0)

题龟山塔前一首

龟山独出压淮流,宝塔仍居最上头。
印笔书空天作纸,玉龙拔地海成湫。
向来一厄遭群犬,挽以六丁兼万牛。
逆血腥膻化为碧,空馀风雨鬼啾啾。

(0)

题金山妙高堂

金山未到时,羡渠奄有万里之长江。
金山既到子,长江不见只见千步廊。
老夫平生不奈事,点检风光难可意。
老僧觉我见睫眉,引入妙高台上嬉。
不知老僧有妙手,卷舒江山在怀袖。
挂上西窗方丈间,长江浮在炉烟端。
长江南边千万山,一时飞入两眼寒。
最爱檐前绝奇处,江心巉然景纯墓。
僧言道许乃浪傅,龙宫特书珠贝编。
初云谢灵运爱山如爱命,掇取天台鴈荡怪石头,叠作假山立中流。
又云王逸少草圣入神妙,天赐琉璃笔格玉砚屏,仍将大江作陶泓。
老夫闻二说,沉吟未能决。
长年抵死催上船,徘徊欲去空茫然。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