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弹琴黄生》
《赠弹琴黄生》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高馆敞秋夕,而多修竹林。

读书有时閒,游心复鸣琴

露月稍低树,清风弥襟

特兹保贞素,庶以忘华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高馆(gāo guǎn)的意思:高馆指的是高楼大厦或宏伟的宫殿。

华簪(huá zān)的意思:指华丽的头饰,比喻虚有其表的外在装饰。

弥襟(mí jīn)的意思:指衣襟非常长,能延伸到脚踝的样子。比喻文章或书法的篇幅非常长。

鸣琴(míng qín)的意思:指弹奏琴声,比喻音乐艺术的表达。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贞素(zhēn sù)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生活简朴,不沉迷于名利和物质享受。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首句“高馆敞秋夕”便营造出一种开阔、清冷的氛围,秋夜的高大馆舍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接着,“而多修竹林”一句,不仅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坚韧。

“读书有时閒,游心复鸣琴”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在闲暇之余,他不仅读书以充实自我,还弹琴以抒发情感,这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也表现了他追求艺术美的情操。这种将读书与音乐结合的生活方式,无疑增添了生活的艺术性和深度。

“露月稍低树,清风遂弥襟”描绘了夜晚的景色,露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晶莹,月亮似乎稍稍低垂于树梢之上,清风拂过,不仅带来了凉爽,也洗涤了诗人心灵的尘埃。这一景象不仅美不胜收,也寓意着诗人的心境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最后,“特兹保贞素,庶以忘华簪”表达了诗人坚守本真、淡泊名利的态度。在繁华的世界中,他选择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质朴,不为外物所动,以此来忘却世俗的束缚和名利的诱惑。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是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高雅脱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题钱舜举画杏花

一枝繁杏逞妖娆,曾向东风杨柳腰。

金水河边三十里,落红如雨玉骢骄。

(0)

送王升卿

伤哉船子峰头月,昨夜团团今夜缺。

月华犹自不长圆,人生安得无离别。

世上忧端千万许,惟有别离心最苦。

卢川春晚送君行,落花为我啼红雨。

四海纷纷尚戎马,我曹只合归林下。

如椽大笔今无用,日课新诗自陶写。

嵩阳佳处如罨画,浮可渔兮田可稼。

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0)

板桥道中

篁竹潇潇野水滨,光风过眼与时新。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

世故未应悲古道,岁华聊得伴閒身。

蕨芽笋稚行当好,莫拟山中问主人。

(0)

杨将军坰马图

古人相马不相肉,画工画马亦画骨。

淡淡生绡一片云,眼中群龙何突兀。

飞菟汗血天骥种,笔墨之间见飞动。

前趋后逐互有态,涉齧行留分向背。

丰草长林性本真,駉駉駜駜相与驯。

开元天子盛监牧,四十万匹锦绣屯。

人言息马战所重,风鬣霜蹄惜无用。

君不见幽燕飞鞚时,中原流血成渊池。

祇令征讨苦未休,金鞍铁甲弥山丘。

安得放归如此马,饮水求刍恣閒暇。

(0)

宿径山娑罗林二首·其二

閒宵散积抱,澹然得心妙。

蛩冷暗响流,灯静寒光掉。

星河累明灭,崖溜落渊奥。

林风来朋朋,吹我形影吊。

浩歌弄明月,高楼入清照。

(0)

偶成

檐头密布蜘蛛网,砌下高堆曲蟮泥。

达磨眼睛浑不顾,寻常读作一联诗。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