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识斯居好,能令情性恬。
《永恬居》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逸之地,名为“永恬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此地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
首先,“翠阴覆曲折,有路草纤纤。”描绘了道路两旁绿意盎然,草木葱郁,曲径通幽的景象。翠绿的树荫覆盖着蜿蜒的小路,青草柔软,生机勃勃,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环境。
接着,“出树即为墅,入山了不炎。”进一步描述了此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从树荫中走出,便是别墅所在;深入山林,却丝毫感受不到炎热,仿佛置身于清凉世界之中。这不仅体现了环境的宜人,也暗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轩窗惟静寄,书史供清拈。”则展现了居住于此的主人追求的精神生活。轩窗之间,静谧安详,书卷与历史典籍成为心灵的寄托,供人细细品味与思考。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对知识的热爱,也反映了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最后,“底识斯居好,能令情性恬。”表达了对“永恬居”美好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里的“斯居”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与满足。通过这首诗,诗人传达了对自然和谐、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永恬居”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与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素岩为陈炼师赋
炼师媚仙者,高蹈息尘机。
冥栖华岳中,白石敞岩扉。
猿鹤喜为侣,云烟足自怡。
朝饮涧下水,暮采岩前芝。
守道契玄妙,冲襟慕希夷。
玄风日以畅,松乔或可期。
我本烟霞侣,素心澹无为。
自婴符竹封,夙志今已违。
因为素岩咏,眷眷重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