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史 宰 北 湫 祷 雨 宋 /李 石 龙 卧 西 山 护 密 阴 ,肯 来 北 洞 礼 观 音 。便 分 杨 柳 军 持 水 ,与 作 商 岩 旱 岁 霖 。
- 翻译
- 龙似隐士卧在西山,守护着幽深的林木,
它愿意来到北洞去礼拜观音菩萨。
- 注释
- 龙:比喻有威严或德行的人。
卧:躺下,这里形容龙像隐居者。
西山:西部的山,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护:保护。
密阴:幽深的树荫。
肯:愿意。
北洞:北方的洞穴,可能指寺庙或神圣之地。
礼观音:礼拜观音菩萨,观音是中国佛教中的慈悲女神。
分:分配。
杨柳:古人常以杨柳象征春天和慈悲。
军持水:手持净水,可能指举行宗教仪式时的供水。
商岩:地名,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旱岁霖:干旱年份的甘霖,指急需的雨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史宰北湫祷雨》。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期待和祈求神灵降雨以解除旱灾的愿望。
"龙卧西山护密阴",这里的“龙”可能是指山脉蜿蜒如龙,或许暗喻着某种神秘力量。龙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着权力和神性,而“护密阴”则表明这一自然景观中蕴含着深厚而神秘的气息。
"肯来北洞礼观音",诗人表达了对山洞神灵的崇敬之情,并期待这些神灵能够听到自己的祈求。这里的“观音”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但在这个语境中,它更多地被视作自然山川之神。
"便分杨柳军持水",这一句通过对杨柳与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雨水的渴望。这里的“军”用来形容杨柳成行列状,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想象力。
"与作商岩旱岁霖",诗人通过设想与山神进行交易,以期望得到解除干旱之年的雨水。这里的“商”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达了交换的含义,也隐含着祈求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神灵的崇敬,传达了诗人对于雨水的迫切渴望,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的无力感与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西湖咏古十首·其十西泠苏小
苏小钱塘,想当日、烟花世界。
西泠下、美人黄土,一杯千载。
垂柳楼台歌舞歇,笑桃门巷沧桑改。
葬秋坟、不断雨和风,愁如海。遥山抹,横眉黛。
新蒲展,挼裙带。结同心松柏,绿阴团盖。
翠烛有光诗境冷,钿车何处春魂待。
可怜生、杯酒踏青浇,婵娟拜。
疏影
东风点笔,似描来倩影,刚晕浓碧。
大叶烟疏,小朵香迟,胭脂未染颜色。
红妆面面何曾见,错认作、翠钿抛掷。
一两丛、移近南墙,好待捲帘人立。
花事前番过也,秋千坼遍了,撩鬓无力。
不借春阴,不到秋阴,闲杀绿草诗客。
断肠欲寄回文锦,奈几缕、朱丝难织。
最可怜、低覆凉阶,怕照半痕斜日。
意难忘.冬闺
露结霜浓。怅年华似水,近了残冬。
春来何缓缓,秋去太匆匆。梅冷淡、竹龙钟。
又雪舞长空。便好将、杯醽泛绿,炉火围红。
传书不见飞鸿。觉夜吟兴倦,晓镜妆慵。
风痕疏鬓雾,寒色锁眉峰。收黛笔、倚薰笼。
待检点诗筒。可奈它、分阴要惜,催理针绒。
飞雪满群山.岁暮寄怀大姊
爆竹街头,笙箫邻里,听来又是春回。
光阴似箭,岁华将晚,那更佳节频催。
记西堂夜饮,奈迢递、当时翠帷。
十年诗酒,多少俊游,转眼尽伤悲。
算只有、纱窗新月影,愔愔还照,岑寂香闺。
无聊独坐,翻书自遣,应压笑语传杯。
但愁肠似结,人憔悴、怀抱都非。
双眉蹙损,相思夜夜春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