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筠□绕屋,排立几千竿。
不畏三冬雪,能生五月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环绕居所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四季常青的特性。
首句“苍筠□绕屋,排立几千竿”以“苍筠”点明竹子的颜色,用“绕屋”、“排立”描绘出竹子围绕房屋生长的壮观景象,而“几千竿”则强调了竹林的规模宏大。
接着,“不畏三冬雪,能生五月寒”两句,赞美了竹子在严冬酷寒中依然挺拔的姿态,以及在初夏时节仍能保持生机的能力,体现了竹子坚韧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顽强精神。
“炎州多翡翠,碧海茂琅玕”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翠绿的竹叶比作翡翠,将竹林比作碧海中的茂盛植物,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生机勃勃与美丽景象。
最后,“我欲扶藜杖,敲门一借看”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自步入竹林,更深入地观察和感受竹林之美的愿望,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适应环境、充满生机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坐久灯花开尽,暗惊风叶,初报霜寒。
冉冉年华催暮,颜色非丹。
搅回肠、蛩吟似织,留恨意、月彩如摊。惨无欢。
篆烟萦素,空转雕盘。何难。
别来几日,信沈鱼鸟,情满关山。
耳边依约,常记巧语绵蛮。
聚愁窠、蜂房未密,倾泪眼、海水犹悭。
奄更阑,渐移银汉,低泛帘颜。
架空作屋才容膝,中有道人能湛然。
门外红尘虽扰扰,枕边清梦自翩翩。
君如海燕时须到,我似江鸥日又迁。
回首石桥桥上月,与谁同赏第三年。
我家城中烟云乡,秋风晴日千桂香。
交游半是渔樵郎,门前水深通潮江。
和诗到此推砚牍,必不能教鬼神哭。
何如且向桂花中,快泻鹅黄入杯玉。
去年试君当夏初,知君直气非狂夫。
平生批龙编虎须,千言万言长短书。
诚斋许人以文字,须待其人有馀味。
君今莫问且速来,不醉明朝花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