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迟暮(chí mù)的意思:指晚年衰老或人生末期。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胡儿(hú ér)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放纵,不拘束。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骆驼(luòtuo)的意思:指心胸宽广,能够承受困难和压力的人。
苜蓿(mù xu)的意思:指事物顺利发展,充满希望。
蒲萄(pú táo)的意思:形容人们因贪婪而争夺不休,或形容事物无法平均分享。
丧乱(sāng luàn)的意思:形容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
自伤(zì shāng)的意思:指自己给自己造成伤害或损失。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地的秋景和生活情状。开篇“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两句,以丰硕的果实和茂盛的野草写出了一幅秋天的风俗画卷。蒲萄象征着边塞地区的物产富饶,而苜蓿则是野生植物,常见于荒凉之地,这里的“多”字暗示了这一自然景观的普遍性。
接着,“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两句,则转而描写边塞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这里的“关云”指的是边塞之地的云彩,这些云彩往往伴随着细雨,使得塞上的河流因为缺乏大雨的滋润,无法形成壮阔的大河。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边塞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则是对当地民族生活的一种刻画。“羌女”指的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羌族女子,她们可能是在守望烽火台,“胡儿”则是指其他边塞地区的少数民族少年,他们在这里以制骆驼为生。这两句通过对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多元文化特色。
最后,“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迟暮眼”暗示着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而“丧乱”一词则可能指的是战乱或社会动荡带来的混乱。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处动荡年代,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地区自然风光、民族生活和个人的情感体验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画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其二见郑文昌于上柏
平生宦海,是几番风雨,几番霜雪。
绿野来归身强健,镜里微添华发。
剑束床头,书寻架上,富贵轻于叶。
南坡石竹,年来尤更清绝。
好是梅坞松关,对湘溪一曲,翠屏千叠。
柱杖篮舆诗卷里,尚小东山勋业。
只恐鸥盟,难忘鹤怨,未是闲时节。
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
水调歌头·其一甲申春利州漕廨玩月闻琴和周炳仲韵
一段太清境,谁幻出阶坳。
不知身住何处,爽气逼霜袍。
但见人间一样,似夜又还非夜,栖鸟不安巢。
认得在尘世,禁鼓二更敲。最忺看,来竹底,上梅梢。
几家朱户,不如儿女醉蓬茅。
谁把琴声三弄,不管骚人幽趣,似向曲中嘲。
长啸赋赤壁,有酒更无肴。
登郢州四望亭
夐出烟尘表,乾坤指顾中。
数峰连野迥,一水与天通。
沙外迎孤鹜,云边数乱鸿。
家山在何许,心与大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