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必有受,须知无受者。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八》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存在与接受之间的关系。开篇“有作必有受,须知无受者”提出了一种辩证思考,即任何行为或创作都必然伴随着某种形式的接受或回应,但同时强调了真正的接受并非简单的外部反应,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内在的共鸣。
接着,“昔日与今时,互换形皆假”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相对性。这里暗示,无论是过去的经历还是现在的状态,都只是暂时的存在,它们的本质可能是虚幻或不真实的,强调了变化和无常的主题。
“稽首狮子尊,痴人徒嗟呀”则通过比喻,将对真理的追求比作向狮子致敬,而那些未能理解或忽视这种追求的人,则是“痴人”,他们只会徒劳地叹息。这不仅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尊重,也暗含了对盲目无知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存在、接受、时间、真理等深刻哲学议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