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题王吉甫居壁二首·其二》
《戏题王吉甫居壁二首·其二》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没马黄尘倦入城,杖藜聊复畅幽情

却嫌村近山林远,一望三茅四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黄尘(huáng chén)的意思:指黄色的尘土或沙土,比喻战乱、动荡或纷乱的局势。

马黄(mǎ huáng)的意思:形容马的毛色黄色,也用来比喻人的容貌憔悴、瘦弱。

三茅(sān máo)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三种茅草,也比喻虚伪、假装。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四平(sì píng)的意思:形容事物平均、均匀、平稳。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幽情(yōu qíng)的意思:幽情指的是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感伤,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感内敛、柔软,表达一种含蓄的情感。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漫步于黄尘弥漫的道路上,疲惫地踏入城市,随后手持藜杖,试图在喧嚣中寻得一丝宁静与内心的愉悦。诗人似乎对所处环境的繁华感到厌倦,渴望回归自然,但又因现实的束缚而难以如愿。他眺望远方,眼中所见是三茅与四平两处山林,这既是对他内心向往的寄托,也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无奈表达。

诗中的“却嫌村近山林远”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心理。通过“一望三茅与四平”,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山林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憧憬。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成功地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忧郁的美感。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长安谣

伊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

(0)

暇日意行姑射山下奉借遁庵先生山堂听雨韵简诗社诸君

散策步幽岩,所遇良可喜。

恋恋蝶绕衣,涓涓泉入耳。

俯仰天地閒,一物莫非已。

暄妍坐阅春事芳,飘飘思与春风长。

呼童置酒饮花下,风来满袖携花香。

白白红红纷涧谷,恍然身世如河阳。

东风吹落山头雨,山鸟催归共人语。

拂苔便欲枕流卧,却恐傍人笑孙楚。

眼看六合尘土满,归袂翩翩去何所。

乘风更拟淩清空,人閒无处寻方蓬。

(0)

甲子年九月二十五日西寇犯高凉战于坡山

原头铁骑气如云,妖祲西来白昼昏。

千里西风吹战血,半营残月照城军。

灶寒尚认飞仙迹,骨冷难招猛士魂。

盛代怀柔资辅治,两阶干羽已敷文。

(0)

宫词十五首·其十二

观莲太液汎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

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

(0)

望云

日出五丈高,白云浩如海。

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

望云云气深,入云云气浅。

亦欲入深云,不知云近远。

(0)

文江同诸公晚步

意登何须高,一览万象足。

大江绕孤县,草木入汇澓。

东山走虬龙,出没献所伏。

晚晴天气正,新月映江渌。

徘徊数过舟,上下有迟速。

是时清霜初,木落粳稻熟。

平田见沟塍,荒野纵牛牧。

天时既已丰,世运或可复。

陋邦亦何为,巨镇今所独。

遥闻郅都鹰,郡邑所侧目。

西乡瞰官涂,亦或理逃屋。

苟安傥可期,未敢责深欲。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