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金 山 寺 空 上 人 院 唐 /张 乔 已 老 金 山 顶 ,无 心 上 石 桥 。讲 移 三 楚 遍 ,梵 译 五 天 遥 。板 阁 禅 秋 月 ,铜 瓶 汲 夜 潮 。自 惭 昏 醉 客 ,来 坐 亦 通 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板阁(bǎn gé)的意思:指山峦起伏,像横放的书板,形状险峻。
梵译(fàn yì)的意思:指佛教经典或佛教用语的翻译。
昏醉(hūn zuì)的意思:形容喝醉酒后神智不清。
金山(jīn shān)的意思:指富有的矿山,也用来比喻财富或宝贵的事物。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三楚(sān chǔ)的意思:指愁苦、痛楚、辛酸,形容心情忧愁或痛苦不堪。
山顶(shān dǐng)的意思:指最高处或最高地位。
石桥(shí qiáo)的意思:指结实、坚固的桥梁
通宵(tōng xiāo)的意思:通宵指整夜不睡,彻夜不眠。
五天(wǔ tiān)的意思:形容时间很短暂,转眼即逝。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心上(xīn shàng)的意思:指心中的所思所想,内心的感受。
自惭(zì cán)的意思:感到自愧不如
醉客(zuì kè)的意思:指喜欢喝酒的客人,也指酒鬼。
- 翻译
- 年迈身居金山之巅,无意攀上那石桥。
曾遍游荆楚大地,佛经译文远播五天。
禅房内秋月映照木阁,夜间潮水涌入铜瓶。
自觉愧为沉醉昏聩之客,却也在此通宵坐禅。
- 注释
- 已老:年迈。
金山顶:指位于山顶的金山寺。
无心:无意。
上:攀登。
石桥:可能指寺内或附近的石制桥梁。
讲移:传道讲学,此处指游历讲学。
三楚:泛指古代楚地,即今湖北、湖南一带。
遍:遍及,广泛。
梵译:佛经的翻译。
五天:古印度的五河流域,这里代指广大的佛教传播地区。
板阁:用木板建造的楼阁,指禅房。
禅秋月:秋夜的月亮照亮禅房。
铜瓶:古代用来汲取江水的铜制容器。
汲夜潮:在夜晚汲取随潮水涌来的江水。
自惭:自觉惭愧。
昏醉客:指自己犹如沉醉不清醒之人。
来坐:前来静坐修行。
亦通宵:也通宵达旦地进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山寺内的一处幽静之所——上人院的景象。诗人已经年迈,却无心再攀登那石制的桥梁,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放弃。"讲移三楚遍"和"梵译五天遥"可能是指诗人在佛经中寻找精神慰藉,这里的“三楚”可能指的是《楚辞》之类的文学作品,而“五天”则可能象征着远离尘世的佛教理念。
接下来的两句"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则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的生活状态。"板阁"是指寺庙中的一种建筑结构,而"禅秋月"则表达了一种静谧与清凉的氛围;"铜瓶汲夜潮"则展现了诗人夜晚取水时的宁静场景,可能是在暗示一种简朴而深远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显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对自己过去沉迷酒色的行为感到羞愧,而现在即使是偶尔来的客人,他也愿意与之相伴到深夜。这样的表述似乎在传达一种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平淡而深远的语言,勾勒出了一种超然物外、寂寞中带着些许宁静与安详的情怀,是唐代诗人张乔对佛教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