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感愤·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除夕感愤(其二)》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民族矛盾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切感慨。
首句“非族虽心异,同根只自煎”,揭示了不同族群间虽然内心存在差异,但作为同一根源的子民,却在内忧外患中自相煎熬。这种矛盾与痛苦,是历史与现实交织下的深刻写照。
接着,“长披妖乱志,愁纪竹书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妖魔鬼怪般的混乱局面,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伤。这里的“竹书年”可能暗指记录历史的竹简,强调了对历史的反思与铭记,同时也反映了对未来的担忧。
“北道伤仇快,春陵痛贼怜”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北方道路的伤感与对敌人快意的讽刺,同时对被压迫者表示同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流露出对弱者的关怀。
最后,“暂离蛇蝎窟,还入犬羊天”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暂时逃离险恶环境的愿望,但最终仍不得不回到充满危险的世界。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直接描述,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和个人命运的复杂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弘治甲子届我初度追念往事死生骨肉怆然动怀拟杜七歌用抒抱云耳·其三
有弟有弟青云姿,以兄为友兼为师。
十五遍探古人籍,十九不作今人诗。
从兄翱翔潞河侧,宁料为殇返乡域。
孤坟寂寞崔桥西,渺渺游魂泣寒食。
呜呼三歌兮歌转烈,汝虽抱女祀绝绝。
离愤五首正德戊辰年五月作是时阉瑾知劾章出我手矫旨收诣诏狱·其四
驱车重行行,前上西山陲。
白日忽已冥,归鸟来何迟。
飘风吹征衣,北逝方自兹。
行路见我行,不行为嗟咨。
苦称途路涩,君子莫何之。
欲诉难竟陈,天命自有期。
昔司空表圣辞官后预营冢圹与宾客同游世传以为达予葬淑人迫于岁暮功虽未讫而规制定矣营度往还得绝句十二首目之曰生游棹歌非敢仰希先躅亦聊以寄兴云尔·其六
玉环东转带虹腰,一水东行赴海遥。
三百年来文物尽,行人犹自说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