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月(bàn yuè)的意思: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残红(cán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后剩下的红色部分,比喻某事物或某种情感的残余部分。
池台(chí tái)的意思:池台是一个指代园林中的亭台建筑的成语,意为水池边的亭台。在引申义中,池台也可指代住宅或官邸中的亭台。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后开(hòu kāi)的意思:指事情发生后才有所表示或表露。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伤摧(shāng cuī)的意思:形容受到严重的伤害或摧残。
时风(shí fēng)的意思:指时代的潮流和风尚。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相继(xiāng jì)的意思:连续地接连发生或接连发展。
暄和(xuān hé)的意思:形容气候温暖和煦;形容言谈举止和蔼可亲。
艳态(yàn tài)的意思:形容人或物美丽动人,光彩照人。
重赋(zhòng fù)的意思:重新赋予,再次给予
- 注释
- 繁于桃李:比桃花和李花更繁茂。
盛于梅:比梅花开得更盛。
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或两天,有禁火、冷食的习俗。
旬前社后:寒食节前十天到春社之后,春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半月暄和:半个月的温暖天气。
留艳态:保持美丽的状态。
两时风雨:指春季中可能对花有害的风雨时节。
免伤摧:避免受到伤害和摧残。
人怜格异:人们怜悯它独特的风格。
诗重赋:多次用诗歌来赞美。
蝶恋香多:蝴蝶因为花香浓郁而恋恋不舍。
夜更来:甚至夜晚也会飞来。
犹得残红:还能够看到残留的花朵。
向春暮:直到春末。
牡丹相继发池台:牡丹花接着在池塘边的台地上相继开放。
- 翻译
- 它比桃花李花更繁茂,盛开的时间在寒食节前十天到春社之后。
半个月的温暖使它的美丽姿态得以保持,避开两时的风雨免受伤害。
人们怜爱它独特的品格而屡屡赋诗颂扬,蝴蝶迷恋它的芳香夜晚也频繁造访。
即使到了春末依然有残红留存,牡丹随后也在池塘边的台上竞相绽放。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比和对待的手法,展示了海棠花独特的美丽与生命力。"繁于桃李盛于梅"一句,以海棠花的繁茂与其他花相比较,表达了它在春天中的独特地位。紧接着的"寒食旬前社后开"则指出了海棠花开放的时间,既是对自然节气的细致描写,也强调了这朵花不随波逐流,它有自己的生长规律。
"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海棠花即使在春天温暖的气候下,也能保持其艳丽不减,而其他季节的风雨则未能损害它的美丽。这里蕴含着诗人对于坚韧生命力的赞美。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海棠花独特格调的喜爱,以及蝴蝶对其芬芳的依恋。这里不仅描绘出自然界生物与这朵花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两句,则是对海棠花在春末依旧保持其颜色的赞叹,以及与牡丹花交替绽放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生命轮回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周期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展现了一幅春日海棠花盛开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生命力以及生长规律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诵次魏诗
歌终白玉烂,梦觉黄粮熟。
斯人已寂寥,皎皎在空谷。
谁令黔首愚,竟坐城旦读。
光芒丰城剑,恸哭荆山玉。
邹郎乃其徒,阅世何烛局。
高风渺不嗣,句法此遗躅。
火攻真下策,吊古悼秦俗。
骊山一炬燔,鸡林万金赎。
东坡先生与蒋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东坡诗文自公始也心慕手追遂入于室某尝赋景坡堂诗宣卿谓余知音者遂标藏之椟中比守吴门治有状玺书褒进待制敷文阁某驰小舟往贺宣卿出诗三章见属句法华妙为一时绝唱有云正索解人那复得其谁知我固无从此真东坡语也辄次韵书于卷末·其三
洲蕊霏红风澹沱,池光铺练月徘徊。
乍惊醉眼生春缬,顿觉诗肠蛰夜雷。
坐看千言供刻烛,自甘百罚耻空罍。
使君处处栽桃李,为报花奴羯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