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毫似欲留人住,横野金桥晚未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间(chén jiān)的意思:指人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
大千(dà qiān)的意思:形容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峰顶(fēng dǐng)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最高水平。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起灭(qǐ miè)的意思:指事物的兴起和消亡,表示事物的起落和变化。
日影(rì yǐng)的意思:日影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上头(shàng tou)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能力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
雪光(xuě guāng)的意思:指雪的光亮。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宋代请佛阁上所见的壮观景象。他以"累块苍然"开篇,形象地写出大地山川的雄浑与沧桑,仿佛九州大地由堆积的巨石构成。接着,诗人通过"大千起灭更悠悠",展现出宇宙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暗示眼前的雪山与夏日阳光形成鲜明对比。
"雪光正照天西角,日影长浮雨上头",这两句描绘了夏日雪山的奇特景象,雪光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明亮,而日影则在雨中拉长,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惊叹和赞美。
"峰顶何曾知六月,尘间想已别三秋",进一步强调了雪山的清凉与外界的炎热对比,即使在盛夏,山顶依旧保持着清凉如秋的感觉。最后,"佛毫似欲留人住,横野金桥晚未收",以佛光比喻雪山的圣洁,似乎想要挽留观赏者,而那金色的晚霞仍未消散,增添了画面的宁静与神秘。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夏日雪山的奇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