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帝图(dì tú)的意思:指帝王的图谋、计划或目标。
呼嵩(hū sōng)的意思:指呼唤尊崇的人或物。
乐章(yuè zhāng)的意思:形容人生活愉快、心情轻松。
临下(lín xià)的意思:指临近末日或危急关头。
明光(míng guāng)的意思:明亮的光芒,指光明正大、公正无私的品质。
受纪(shòu jì)的意思:遵守规章制度,守纪律。
书云(shū yún)的意思:形容书籍极多,如云彩一样密集。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天威(tiān wēi)的意思:指上天的威严和力量。
彤管(tóng guǎn)的意思:指权力高、地位尊贵的官职。
望日(wàng rì)的意思:指盼望好天气或好运气。
威临(wēi lín)的意思:威临指威风凛凛地降临,形容威势非凡、威风凛凛的样子。
下国(xià guó)的意思:指较差的国家或地位低下的国家。
仙仗(xiān zhàng)的意思:指仙人或神仙所乘坐的车辆或坐骑。
星使(xīng shǐ)的意思:指引星星的使者,比喻能够引领他人,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人。
阳道(yáng dào)的意思:指阳光照射的道路,也比喻光明正大的行为。
迎祥(yíng xiáng)的意思:迎接吉祥、喜庆的到来。
御床(yù chuáng)的意思:指皇帝的床榻,也用来比喻权力、地位高,不可侵犯的地方。
云物(yún wù)的意思:指云彩和物体,用来形容云朵中的各种形状和物体。
周正(zhōu zhē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为人诚实守信。
子月(zǐ yuè)的意思:指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份中,最后一个月份,即腊月。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庆祝冬至的盛大场景。诗人唐顺之以“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国家祥瑞与君主昌盛的颂扬。
首句“子月开周正”,点明冬至时节,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寓意着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和希望。接着,“朝宗协禹方”则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暗含着对当前统治者治国有方的赞许。
“诸神将受纪,四海共迎祥”两句,描绘了神灵接受祭祀、四海同庆吉祥的景象,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和平繁荣的向往。
“望日扳仙仗,呼嵩绕御床”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冬至日向皇帝表达敬意的场景,通过“扳仙仗”、“呼嵩”等动作,表现了对皇帝的崇敬之情。
“天威临下国,星使入明光”则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权威和神圣,以及四方使者前来祝贺的盛况,彰显了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彤管书云物,黄钟献乐章”描绘了文臣们用彩笔记录自然万物,音乐家演奏乐章的场景,体现了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最后,“欣逢阳道复,愿祝帝图昌”表达了诗人对冬至这一回归光明的时刻感到喜悦,并衷心祝愿国家和君主的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展现了冬至庆典的宏大场面,也蕴含了对国家稳定、君主英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友五首·其四
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
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
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
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
科条日相矫,吏力亦已勤。
宽猛政不一,民心安得淳。
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
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
谁能变此法,待君赞弥纶。
慎择循良吏,令其长子孙。
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