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披风送爽,恰傍竹延虚。
倾听神俱静,含清志以舒。
参用(cān yòng)的意思:指人们相互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某项工作或活动。
耳食(ěr shí)的意思:指喜好听的言语或音乐。
节变(jié biàn)的意思:
(1).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唐 元结 《系乐府·颂东夷》:“金石无全声,宫商乱清浊;来惊且悲叹,节变何烦数。”
(2).指节令变化,时光流逝。参见“ 节变岁移 ”。
龙文(lóng wén)的意思:形容文字雄伟、磅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落落(luò luò)的意思:形容人的风度和气质高雅、自信从容。
茫如(máng rú)的意思:形容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披风(pī fēng)的意思:指人们披在肩上的大衣,比喻掩盖真实面目,隐藏真实意图。
倾听(qīng tīng)的意思:倾听指的是用心聆听他人的声音或意见,以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观点。
师旷(shī kuàng)的意思:形容学问浅薄,知识贫乏。
五蕴(wǔ yùn)的意思:指人的身体和心灵所具备的五种方面的构成要素。
无尽(wú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没有止境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这首诗描绘了在竹林中聆听微风拂过竹叶的声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风与竹的和谐共生,以及这种自然之音对心灵的洗涤作用。诗中的“耳食取无尽,心参用有馀”表达了通过听觉感受无穷无尽的大自然之美,而内心则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感悟。接着,“偶披风送爽,恰傍竹延虚”描绘了在竹林中感受到的清凉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寻求心灵慰藉的人们准备的一片净土。
“倾听神俱静,含清志以舒”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声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让人在聆听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舒展。接下来的“龙文依节变,凤籁自竿徐”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风声比作龙文和凤籁,形象地描绘了风声随着竹竿的节奏变化,如同音乐一般美妙动听。
“落落八琅作,萧萧五蕴除”则通过声音的层次感和净化效果,表达了在自然之声的洗礼下,心灵得以释放,杂念被清除。“辨声师旷擅,到此合茫如”最后两句提到古代音乐大师师旷擅长辨识声音,这里的“到此合茫如”可能意指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与自然、心灵与外界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仿佛所有的界限都消失了,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和融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