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公献纳际,或肯任此责。
岂容肆蹂躏,岁必有大获。
逼仄(bī zè)的意思:形容狭小拥挤的环境或空间。
初夏(chū xià)的意思:初夏指的是夏季的开始阶段,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刚刚开始或初步发展的状态。
盗贼(dào zéi)的意思:指盗贼行为也有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即使是做坏事,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和原则。
动魄(dòng pò)的意思:形容情节激动、震撼人心。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肝膈(gān gé)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忠诚和坚定。
海方(hǎi fāng)的意思:指防范海上的敌人或外来侵袭。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衡山(héng shā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很好。
湖湘(hú xiāng)的意思:形容湖南和湖北两省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狐兔(hú tù)的意思:指狡猾的狐狸和胆小的兔子,用来形容心机深沉、狡诈狡猾的人。
悔祸(huǐ huò)的意思:悔祸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后悔已经发生的祸害。它表示一个人在事情发生之后才感到后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过失。
悸动(jì dòng)的意思:指心跳加速、激动不安的感觉。
峤南(qiáo nán)的意思:指山势挺拔险峻。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经时(jīng shí)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历经岁月的考验
良策(liáng cè)的意思:
◎ 良策 liángcè
(1) [good plan]∶好的计划
(2) [sound strategy]∶好策略
蛮貊(mán mò)的意思:形容人野蛮无礼,举止粗鲁。
默默(mò mò)的意思:默默指的是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默默地做某事,不声张,不出声。
木杪(mù miǎo)的意思:木杪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树木的顶端或山林的深处。在引申意义上,木杪也表示事物或人物的最高点或最深处。
鸟道(niǎo dào)的意思:鸟道是指鸟类经常飞过的路径,比喻人们经常走的道路或者常去的地方。
千百(qiān bǎi)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表示很多、无数。
晴快(qíng kuài)的意思:形容天气晴朗明快,心情舒畅愉快。
区夏(qū xià)的意思:指季节的变化,夏天转为秋天。
蹂躏(róu lìn)的意思:蹂躏指肆意践踏、摧残,毫不顾忌地伤害或侵犯。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生人(shēng rén)的意思:指不熟悉的人,陌生人。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俗事(sú shì)的意思:指平常、普通的事情或琐事。
天心(tiān xī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淳朴善良,充满正义和仁爱之心。
天青(tiān qīng)的意思:指天空的颜色非常蓝,形容天气晴朗明净。
铁骑(tiě qí)的意思:指铁甲战士骑马奔驰,形容军队勇猛善战。
未已(wèi yǐ)的意思:未已表示事情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
未定(wèi dìng)的意思:尚未确定或决定的状态
无意(wú yì)的意思:没有意识到或没有目的地做某事,不经意的,无意识的。
无良(wú li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良心,行为恶劣,不顾他人利益的态度。
细数(xì shù)的意思:仔细数清楚。
献纳(xiàn nà)的意思:指将财物、物品等奉献给国家或上级。
新麦(xīn mài)的意思:指新鲜的麦子,比喻新鲜事物或新近出现的人或事物。
野水(yě shuǐ)的意思:指没有经过加工、调整或管束的自然状态,形容情况或事物的原始、自然、未受限制的状态。
已经(yǐ jīng)的意思: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已经完成或到达了某个时间点。
忧虑(yōu lǜ)的意思:指心中担忧、烦恼的情绪。
瘴疠(zhàng lì)的意思:指瘟疫、传染病。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追索(zhuī suǒ)的意思:寻找失物或债务,追讨欠款或失散的亲人。
恣意(zì yì)的意思:任意,放肆,不受限制地随心所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本中在连州行衙水阁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幻,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峤南气常昏,终日如雾隔”描绘了岭南地区常年云雾缭绕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朦胧与神秘。接着,“我来已经时,初不辨山色”表达了诗人初到此地时的困惑与迷茫,难以分辨山色的真貌。
“纷纷翳犯眼,默默悸动魄”进一步渲染了雾气弥漫的氛围,仿佛雾气不仅遮蔽了视线,也触动了心灵深处的不安。而“今晨忽晴快,如语见肝膈”则描绘了清晨突然放晴的惊喜,阳光穿透雾气,让人心情舒畅,如同被清风洗涤。
接下来的几句“群峰插天青,野水恣意白”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水的自由奔流,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而“深窥木杪静,细数鸟道窄”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山林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
“天心岂无意,直欲慰北客”表达了诗人对上天善意的理解与感激,认为上天有意安排这一切,以慰藉远方的旅人。随后,诗人回顾了自己经历的盗贼侵扰和瘴疠之苦,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体现了他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
“颇闻铁骑远,不复更追索”暗示了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而“我归当何时,俗事累千百”则表达了对回归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杂务的厌倦。
最后,“便拟衡山前,今年饱新麦”预示了诗人可能前往衡山,享受丰收的喜悦。然而,“忧虑则未已,四海方逼仄”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并未消散,对国家和社会的忧患意识始终存在。
“群公献纳际,或肯任此责”表达了诗人对政治领袖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而“先当肃区夏,次用及蛮貊”则提出了治理国家的策略,强调了先稳定国内局势,再扩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性。
“岂容肆蹂躏,岁必有大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愿景,认为只有制止侵略,才能迎来丰收的年景。最后,“天虽未悔祸,世岂无良策”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但同时坚信总有解决之道。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