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才邵所作的《次韵朱新仲席上赋梅花影四首(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以梅花为题,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清影之美,以及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叹之情。
“清影新诗二妙并”,开篇即以“清影”二字点出梅花在月光下的独特魅力,同时将梅花与“新诗”相提并论,暗示梅花如同一首清新脱俗的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二妙并”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与新诗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弓良更遇国工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梅花比作技艺高超的弓箭手遇到了国工级的弓檠,意味着梅花在月光下的姿态如同技艺精湛的弓箭手在国工级的弓檠下射出的箭矢,既精准又优雅,展现出梅花的高洁与脱俗。
“自惭痴钝无佳思,击缶难参击玉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谦逊态度。诗人自认愚笨,无法像欣赏梅花那样产生美妙的思绪,甚至难以理解更高层次的艺术之美。这里的“击缶”和“击玉清”分别代表了低俗和平凡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前文对梅花高雅之美的赞美形成对比,突显出诗人对艺术追求的真诚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商学士画云壑招提歌
高为巅峰下为壑,群木惨惨风欲作。
浮红动翠何许似,别崦残云明佛阁。
眼中疑此洛南山,咫尺便到龙门湾。
暗潮已落州渚出,新月未上渔樵还。
商侯胸有群玉府,借酒时时一轩露。
延春阁下墨淋漓,馀情亦及沧洲趣。
好山好水如高人,岂直貌敬将心亲。
平生几梦奉先寺,不知猿鸟犹相嗔。
君不见饮酒吟诗狂太白,曾是匡山读书客。
泥涂失脚走憧憧,岁晚看云情脉脉。
生今益壮业益修,未可造次思岩幽。
披图渍墨歌远游,我无桓玄寒具油。
贯草草南归伯生秘监方晨赴经筵驰诗见别舟中次韵俟便答寄兼简伯庸赞善
讲经《白虎论》,载笔承明入。
此事岂在予,鹓鸾正高集。
乞身去江湖,幸矣归期及。
于何君子心,缱缱念朋习。
新诗比绣段,重赠当珍袭。
因怜菅蒯材,分寸强纫缉。
赖承廷凤辉,庶遂谷驹絷。
皇猷待润色,在治时所急。
服惟絺会明,基藉台莱立。
斯文仗公等,别袂不须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