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蔽野(bì yě)的意思:指遮蔽山野,使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也比喻掩盖真相,隐藏事实。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汉庭(hàn tíng)的意思:指朝廷、官府,也泛指政府机关。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聚星(jù xīng)的意思:聚集众多的明星或有才华的人物。
毛竹(máo zhú)的意思:形容竹子长得茂盛,毛状的样子。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深沉(shēn ché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性格、感情等内在世界深奥、沉静,不轻易流露出来。
视草(shì cǎo)的意思:对待事物漫不经心、不重视。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野亭(yě tíng)的意思:指在野外或乡村建筑的小亭子,比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振衣(zhèn yī)的意思:指人的衣服被风吹动,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周室(zhōu shì)的意思:指古代周朝的宫廷,也泛指朝廷、王室。
紫殿(zǐ diàn)的意思:指皇帝的宫殿,也用来比喻最高权力的地方。
缁帷(zī wéi)的意思:指黑色的窗帘。比喻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不理解、不关心。
三千牍(sān qiān dú)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信极多。
十二经(shí èr jīng)的意思:十二种经书,指古代儒家经典的总称。
- 注释
- 毛竹:高大的竹子。
蔽:遮蔽。
野亭:野外的亭子。
晓猿:清晨的猿猴。
乱峰:众多的山峰。
汉庭:汉朝朝廷。
三千牍:数千份奏章。
周室:周王室。
十二经:经典的十二部经书。
紫殿:紫色的宫殿。
视草:批阅奏章。
缁帷:僧侣的黑色帷幕。
飞萤:飞舞的萤火虫。
振衣:振作衣裳。
苍生:百姓。
荀家:荀氏家族(指追求名利的人)。
祇聚星:聚集名利。
- 翻译
- 茂密的毛竹林遮蔽了山野中的亭子,清晨的猿猴叫声过后,群山显得更加青翠。
在朝廷上,我已经呈上了数千份奏章,周王室还在研读着经典的十二部经书。
紫色宫殿深邃宁静,皇帝常常批阅奏章;僧侣们在寂静的环境中,只有萤火虫在飞舞。
我振作衣裳起身,本是为了黎民百姓,怎肯只在荀家聚集,追求个人名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自然的意境。开篇“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猿惊后乱峰青”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村图景,毛竹成丛遮盖了野外的小亭,晨光中猿猴的惊叫声响起于错综复杂的翠绿山峦之中。接着“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翻十二经”两句,则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思考,通过古代汉朝与周朝的文献典籍,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怀念。
以下“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紫色的宫殿代表着皇权的象征,而深沉的氛围中频繁观赏草木,以及在幽静寂寞的夜晚,窗纱间偶尔飞舞的萤火虫,都透露出诗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振衣本为苍生起,肯向荀家祇聚星”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古代圣贤荀子的崇敬。这里的“振衣”意味着远离尘世,而“苍生”则象征着大自然;“肯向荀家祇聚星”,则是在赞美荀子哲学思想的同时,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高境、聚焦于心灵修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峡山寺次坡仙韵·其二
香刹出诸天,攀跻磴道悬。
松篁蒙岭密,猿狖跃峰联。
积藓行防踬,垂藤帻虑牵。
林昏疑虎伏,壑静似龙眠。
孤磬岩间发,明灯树杪然。
飞腾驱白象,结构拥青莲。
探讨今辰得,皈依夙愿便。
晚来催解缆,乘月下江烟。
黄龙洞奉怀庞振卿
杪秋独行行,恣意历群岫。
歘然山雨来,苍茫日将酉。
披蓑入洞中,龙眠知我否。
澄潭深不流,飞瀑一何溜。
盘旋路百折,石壁净如剖。
天华固朝露,西庵讵能久。
巍峨五贤祠,千载传不朽。
继之有庞公,诛茆傍祠右。
忘年夙托交,赠我双琼玖。
岂不惬素心,良晤却非偶。
悠悠宇宙间,嗟哉吾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