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各有立,处死焉能同。
智氏非其主,安得云效忠。
宁论知不知,报施说亦穷。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报施(bào shī)的意思:指报答恩情或回报好处。
不衷(bù zhōng)的意思:不一致;不同意见或看法。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愤怼(fèn duì)的意思:指因为某个原因而感到愤怒并且进行反击。
改节(gǎi jié)的意思:改变立场或信仰,背叛原有的道义或原则。
靖共(jìng gòng)的意思:指安抚和团结敌对的势力或群体,使其不再对抗自己。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理尚(lǐ shàng)的意思:指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达到了高尚的境界,能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朋友(péng yǒu)的意思:指亲密的、信任的、相互帮助的人。
荣枯(róng kū)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兴盛和衰败,荣华富贵和贫困困苦的对比。
始终(shǐ zhōng)的意思:一直,始终如一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为难(wéi nán)的意思:指处于困境或难题中,感到困扰、犹豫不决或无法抉择。
效忠(xiào zhōng)的意思:忠诚、忠心耿耿地为国家、事业或领导效力。
虚器(xū qì)的意思:指外表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价值或能力。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志士(zhì shì)的意思: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特指愿意为国家或社会事业奋斗的人。
这首清代诗人龚景瀚的《豫让桥》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豫让刺杀智伯的故事进行评述,表达了对忠诚与知遇之恩的深刻理解。首句“志士各有立,处死焉能同”揭示了英雄人物对于生死的不同抉择,强调了个体差异。接下来通过比较百里奚和豫让的行为,指出豫让不因虞公的昏庸而殉葬,而是选择为主人智伯尽忠。
诗中提到晋君在位,智伯的器重却空洞无实,暗示了豫让的忠诚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智伯的信任。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原则,认为朋友之间也有相似的道义相通之处。豫让坚守荣誉,无论荣辱都不改变节操,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然而,诗人也指出,真正的君臣之义应如天地长久,而非单纯依赖知遇之恩。因此,是否一定要报答知遇之恩至死方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豫让的慷慨行为虽然可贵,但他的愤怒和愤慨并未导向和平共处,他的言辞也不够中肯。
最后,诗人惋惜豫让的一死过于冲动,未能以更为理智的方式表达他的忠诚。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探讨了忠诚、知遇、节操和理性抉择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忠义观念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