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暑(bì shǔ)的意思:避暑指的是为了避免炎热天气而采取措施,通常指到凉爽的地方度过夏天。
碧水(bì shuǐ)的意思:指清澈透明的水,也用于形容美丽的水景。
丹崖(dān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悬崖峭壁。用于比喻困难重重,形势危急的境地。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帝京(dì jīng)的意思:指帝王的京都,也泛指皇帝的宫殿。
风格(fēng gé)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特点、特色和特质,常用来形容个性、作品或风格的特点。
冠盖(guān gài)的意思:冠盖是指帽子和盖子,比喻掌权、控制。
里行(lǐ xí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龙楼(lóng lóu)的意思:指一种高大、宏伟的建筑物或楼阁。
旁人(páng rén)的意思: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也指旁观者或外人。
清绝(qīng jué)的意思:形容清幽绝世,超凡脱俗。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逃名(táo míng)的意思:逃避罪责或名誉的责任。
西台(xī tái)的意思:指在西方地区的官府或政府机构。
仙府(xiān fǔ)的意思:仙府是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美好的居所或者人间仙境。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予归(yǔ guī)的意思:给予归还,归还给对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夏日前往城东避暑的所见所感。首句“避暑城东十里行”,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暗示了一种寻求清凉与宁静的心境。接着,“旁人休诧是逃名”一句,既是对他人可能误解自己避暑行为的一种解释,也暗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丹崖碧水开仙府,风格龙楼仰帝京”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避暑之地描绘成仙境般的存在,既有山石的壮丽(丹崖),又有清澈的水流(碧水),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同时,远处的建筑(龙楼)与帝京遥相呼应,增添了神秘与尊贵的气息。
“冠盖登临增地胜,笙歌清绝带泉声”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雅致与欢乐。冠盖,指官僚贵族的仪仗,此处借指前来避暑的文人雅士,他们的到来使得此地更加风雅。而“笙歌清绝带泉声”,则描绘了一幅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泉水潺潺,乐声悠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惭予归自西台晚,未得相逢共咀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及时与友人相聚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这次避暑经历的珍视与回味。这里的“咀英”可能指的是品茶或饮酒,象征着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避暑过程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舟行却回
清晨移舟出沙嘴,宿氛卷尽天如洗。
日高五丈行十里,白云之中黑云起。
回舟急趋旧泊处,四山沉沉日色死。
逆风飒飒初尚微,浪头已高白参差。
又闻西北崩崖陷谷有异声,大风横击波如陵。
操舟之子虽习贯,掣柁才开又投岸。
有如磁石引针去,时时飐扑愁中断。
长篙劲橹不易胜,仅得入口如再生。
回望后舟尚出没,使人泪落肝胆惊。
昨日庙中奠旨酒,巫语甚吉许我行。
奈何中路辄反覆,欺诞何者为神明。
岂非风者天号令,必欲逆知非汝能。
浪传消息得醉饱,万一犹足为威灵。
又寄梦锡
自君卧漳滨,我意恍若疾。
无人与笑言,兀兀守一室。
当寝或不寝,当食或不食。
有思气填胸,可骇几战慄。
想君端在家,比我乃安逸。
妻孥以嬉娱,簿领久阁笔。
南城趋北城,道路无所隔。
我岂无仆马,子不见宾客。
哦亭足清风,林木助萧瑟。
葵花无数开,莲叶亦已出。
起来定何时,幸会能几日。
已令刍白醪,待子欢促膝。
观明发画李贺高轩过图
唐年茂宗枝,时平多俊良。
长吉尤震曜,春林擢孤芳。
退之于孔门,屹屹真栋梁。
笔力障百川,风澜息其狂。
破衣系麻鞋,右顾生辉光。
一朝与湜辈,命驾惊煌煌。
贺初为儿童,随父事迎将。
须臾命赋诗,英气加激昂。
长安众词客,声问争推扬。
风流垂异代,尚想古锦囊。
君今亦宗英,韵胜斯人方。
少年肯事事,苦学志独强。
风骚拟屈宋,妙处相颉颃。
丹青出戏弄,配古犹擅场。
形容示往事,彷佛如在旁。
一径入幽远,古垣缭林庄。
平桥跨渌水,丛薄含葱苍。
晴窗为披拂,佳兴杳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