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桥通岸窄,茅屋隔林低。
邑古民还聚,官清政不迷。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绩溪》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乡村景象。首句“落日衔孤嶂”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夕阳缓缓沉入山峰之间的画面,富有诗意。接着,“行人到绩溪”,点出旅人的行踪,引出下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
“野桥通岸窄,茅屋隔林低”两句,通过“野桥”和“茅屋”的形象,展现出一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以及隐藏在树林中的简朴民居,透露出一种宁静而质朴的田园风光。
“邑古民还聚,官清政不迷”则转向了对当地社会风貌的评价,赞美了绩溪虽历史悠久但民风淳朴,官员廉洁,政治清明。
最后,“小亭幽绝甚,足以慰羁栖”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小亭的喜爱,认为它身处幽静之中,是旅人暂时歇息、心灵得到慰藉的理想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描绘了绩溪的自然景色,又揭示了其人文特色,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地方治理的赞赏。
扬州酒美天下无,小槽夜走蒲萄珠。
金盘露滑碎白玉,银瓮水暖浮黄酥。
柳花吹尽春江涨,雪花鲥鱼出丝网。
李郎载酒过江来,开酒斫鱼醉春晚。
世事反覆如摴蒱,会须一饮空百壶。
淋漓宫袍亦奇士,夜起看对青灯孤。
层崖閟顽阴,水木深以阻。
湍声半空落,汹汹如怒虎。
风生木叶脱,魄动不敢语。
何年浑沌窍,灵物此栖处。
初从一线溜,开凿到神禹。
云雨鼓飞浪,喷薄齐万弩。
藏珠骊龙颔,百斛快一吐。
油油入无底,细散不濡缕。
归藏海有穴,汎溢愁下土。
南峰天一柱,万古镇幽府。
江山有奇探,落景迫行旅。
多惭茹芝人,终年看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