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董 伯 懿 松 声 宋 /王 安 石 天 机 自 动 岂 关 情 ,能 作 人 间 物 外 声 。暝 聒 一 堂 无 客 梦 ,晓 悲 千 嶂 有 猿 惊 。庙 中 奏 瑟 沈 三 叹 ,堂 下 吹 箫 失 九 成 。俚 耳 纷 纷 多 郑 卫 ,直 须 闻 此 始 心 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吹箫(chuī xiāo)的意思:指演奏箫的技艺高超,也引申为吹牛、夸大事实。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关情(guān qíng)的意思:关心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九成(jiǔ chéng)的意思:指很大的比例或数量,接近百分之九十。
客梦(kè mèng)的意思:指客人做梦,也可以表示心中的所愿望。
俚耳(lǐ ěr)的意思:对于俚语、方言等非正式语言敏感,喜欢听、记忆、使用这些非正式语言的人。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三叹(sān tà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境况非常可叹,令人感叹不已。
堂下(táng xià)的意思:指在堂屋下面,表示地位低下或受人轻视。
天机(tiān jī)的意思:指天意、天数、天道的机密。
外声(wài shēng)的意思:指外界的声音或言论。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郑卫(zhèng wèi)的意思:指贤明的君主或官员,也用来形容有道德操守、能力出众的人。
直须(zhí xū)的意思:直接需要;必须
自动(zì dòng)的意思:自发地、主动地。
作人(zuò ré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和行为表现。
- 注释
- 天机:自然的奥秘或神秘的力量。
自动:不受人为干预。
岂关情:不被情感所影响。
人间物外声:超越尘世的声音。
暝聒:夜晚的嘈杂。
晓悲:清晨的悲伤。
庙中奏瑟:在庙宇中弹奏琴瑟。
沈三叹:三次深沉的叹息。
堂下吹箫:在厅堂下吹奏箫。
失九成:失去原有的和谐音调。
俚耳:俗气的音乐。
郑卫:古代的音乐风格,常指靡靡之音。
心清:心灵变得清澈。
- 翻译
- 自然的奥秘岂受情感左右,能唤起人世间的超然之音。
夜晚的嘈杂打扰了满屋的梦境,清晨的猿啼在千山万壑间回荡让人惊醒。
庙中的琴瑟声低沉而深沉,仿佛有人三次叹息;堂下的箫声断断续续,失去了原有的和谐。
世俗的音乐纷繁复杂,大多是郑卫之音,只有这样的天籁之音才能让人心灵清澈。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次韵董伯懿松声》。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声响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之境的向往和赞美。
"天机自动岂关情,能作人间物外声。"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超脱世俗的情感基调,诗人认为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出自天地运行,不受人类感情影响,可以产生一种超越常人的声音,引发人们的思考。
"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 暝聒指傍晚时分,一堂之中已无游人,只剩下空寂的回声;而清晨时分,山谷间传来猿猴的哀鸣,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声音,引发诗人的感伤。
"庙中奏瑟沈三叹,堂下吹箫失九成。"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在庙宇里有人弹奏瑟,发出沉思的叹息声;而在大厅之下,有人吹箫,却因技艺不精而未能完全表达出意境。
"俚耳纷纷多郑卫,直须闻此始心清。"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他认为世间的音乐往往只懂得追求华丽和繁复(俚耳指的是不懂欣赏高雅艺术的人),只有听到了这般超然物外的声音,才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描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为音乐的不足,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粹、超脱世俗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