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牡丹》
《牡丹》全文
清 / 许南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色随年至,书窗独养花。

移根槁木得气茁新芽。

富贵行吾素,风尘物华

敢同姚魏种,黄紫斗豪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得气(de qì)的意思:

(1).谓得以逞其志气。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2).谓适合节气、时令。 汉 班固 《答宾戏》:“得气者蕃滋,失时者零落。”
(3).中医学名词。即针感。指针刺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槁木(gǎo mù)的意思:指枯死的树木,比喻人或事物失去活力、精神衰退。

贵行(guì xíng)的意思:指高尚的行为或品德。

豪奢(háo shē)的意思:形容奢侈豪华,富丽堂皇。

物华(wù huá)的意思:指物品华丽繁盛,形容事物美丽繁荣的样子。

姚魏(yáo wèi)的意思:指争斗、争夺不休,不分胜负,双方势均力敌。

移根(yí gēn)的意思:移根是一个形容词成语,意思是改变根基或迁移居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情观察与思考。首句“春色随年至,书窗独养花”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日里,诗人独自在书窗边培育着牡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移根如槁木,得气茁新芽”生动地描述了牡丹从枯萎到复苏的过程,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富贵行吾素,风尘惜物华”两句,诗人借牡丹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他并不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富贵,而是坚守本心,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致抱有深深的敬畏与爱护。这种超脱于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

最后,“敢同姚魏种,黄紫斗豪奢?”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奢华、争奇斗艳的行为的不屑与批判。他更欣赏的是自然之美,而非人为制造的浮华景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其高洁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许南英

许南英
朝代:清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金盏子慢/金盏子

丽日舒长,正葱葱瑞气,遍满神京。

九重天上,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峥嵘。

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

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广庭。罗绮纷盈。

动一部、笙歌尽新声。蓬莱宫殿神仙景。

浩荡春光,逦迤王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清。

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

(0)

定风波

素笺封了还重拆。

(0)

长相思·其四

燕成双。蝶成双。飞去飞来杨柳旁。问伊因底忙。

绿纱窗,篆炉香。午梦惊回书满床。棋声春昼长。

(0)

水调歌头·其三庆东屏

来复迈七日,亨泰兆三阳。

恰逢临吉中应,浸长三阳刚。

天地凝成正气,岳渎钟为秀杰,玉燕纪呈祥。

莹彻冰壶操,皎月映秋霜。日星回,乾坤辟,再更张。

时乘君子道长,茅茹喜生光。

抱负黄钟大吕,资禀盐梅栋柏,施用在岩廊。

一骑春风里,紫诏下山堂。

(0)

清明行

春风晓帐樱桃起,绣阁花骢绮晴旨。

桃枝榔枝偏照人,碧水延娟玉为桂。

朱兰人手不禁红,芳草纷匀自然紫。

西泠窈窕双回鸾,蕙带如闻明月气。

可怜玉鬓茱萸心,盈盈艳作荚蓉生。

明霞自落凤巢里,白蝶初含团扇情。

丹珠泣夜柳条曲,梦入莺闺漾空渌。

斯时红粉飘高枝,豆蔻香深花不续。

青楼日暮心茫茫,柔丝折入黄金床。

盘螭玉燕无可寄,空有鸳鸯弃路旁。

(0)

游清溪兰若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溪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