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水初漫,日斜山更明。
桥南一亭好,新得翰林名。
翰林(hàn lín)的意思:指官员、文人的集合,也代表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群。
扫石(sǎo shí)的意思:扫除障碍物或不利因素,使事情顺利进行。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题字(tí zì)的意思:
[释义]
(1) (动)为留纪念而写上字。
(2) (名)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字。
[构成]
偏正式:题(字
吴下(wú xià)的意思:指吴国的下属,比喻处于较低的地位或被人轻视。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中行(zhōng xíng)的意思:指正直、廉洁的行为,也可指行走中间,不偏不倚。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傍晚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首联“雨后水初漫,日斜山更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过后,河水缓缓上涨,夕阳西下,山色更加鲜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颔联“地居吴下胜,人似越中行”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所在之地的赞美,以及自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惬意感受。
颈联“扫石看题字,临流试濯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漫步间,清扫石上字迹,欣赏古人留下的痕迹;临近水流,洗涤帽缨,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也是心灵的净化。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桥南一亭好,新得翰林名”点明了诗人的位置和心境。在桥南的一座亭子旁,诗人不仅享受着眼前的美景,还因新得“翰林名”的雅号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这不仅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末文人士大夫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我欲哭穷途,所惧世俗惊。
出门复入门,掩泪且吞声。
唐虞邈难继,周孔不复生。
承学百世下,我辈责岂轻。
杨墨斥已殚,释老犹纵横。
拔本塞其源,力尽志未平。
吾道如皦日,薄食终必明。
一木虽独立,可支大厦倾。
夷风方变夏,孰能作长城。
卓哉易箦公,垂死犹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