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杜公美奉使道中见寄》
《次韵杜公美奉使道中见寄》全文
宋 / 赵鼎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乘槎征路天潢,笑指龙沙一线长。

万里归来心似铁,岁寒松柏经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乘槎(chéng chá)的意思:乘槎是指乘坐木筏或木船过河,比喻借助他人或外力以达到目的。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经霜(jīng shuāng)的意思:经历严寒,经受风霜的考验。

龙沙(lóng shā)的意思:指沙漠中的龙,比喻人才横溢的地方。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天潢(tiān huáng)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明亮星星,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一线(yī xiàn)的意思:表示极为微弱或微小的差距或界限。

征路(zhēng lù)的意思:

征途;行程。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鷄戒征路,暮息落日分。” 唐 皇甫曾 《玉山岭上作》诗:“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引 宋 冲虚居士 《少年游》词:“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岁寒松柏(suì hán sōng bǎi)的意思:岁寒松柏是指松树和柏树在严寒的冬天依然绿叶常青,象征坚强不屈的品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在长途跋涉后归来的坚韧与毅力。"乘槎征路接天潢",诗人以“乘槎”比喻使者远行,将征途比作连接天际的银河,既显出旅途的遥远与壮阔,也暗含着对使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笑指龙沙一线长",在归途中,使者或许会回望来时的路,那条仿佛延伸至无尽沙漠边界的漫长道路,以轻松的口吻述说,流露出一种历经艰辛后的释然与满足。

"万里归来心似铁",强调了使者归途中的内心状态,即便经历了万里的艰苦旅程,其意志依然坚定如铁,不为外物所动,展现出极高的毅力和决心。

"岁寒松柏要经霜",以松柏在严冬中仍能挺立不倒,象征着使者即使面对生活的严酷考验,也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是对使者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所有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不屈不挠之人的颂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远行者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坚持自我、不屈不挠品质的赞美。

作者介绍

赵鼎臣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0一年前后在世]字承之,卫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在世。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佑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倡,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
猜你喜欢

为勉仁学士题王孟端所画松桧图

长松参天苔藓碧,飞泉迸落苍厓石。

雾雨三秋入杳冥,风林六月含萧索。

伊谁妙笔与神通,力斡造化千钧雄。

此材卓荦为世用,老大犹当备梁栋。

老桧苍苍拥高盖,交柯崛起蛟龙背。

悬厓惨淡雷雨生,白日苍茫鬼神会。

朝回坐对太古姿,凛然不受霜雪欺。

为君歌罢久叹息,要知画好如此诗。

(0)

田家日晚歌

东郊草长牛正肥,沟渠水通田可犁。

老翁向田姑哺儿,新妇厨中炊独迟。

归来对客少閒语,但说田家有辛苦。

春寒种谷不著泥,北风吹麦皆入土。

里胥徵税不得了,丁男出官多奔走。

两月山中去不归,老身那似少年时。

春深田家百事急,田多草荒犁不及。

野鹿呦呦满旧山,随牛终日在田间。

纵及收成罢耕作,官家无事身始閒。

(0)

樊通政守一斋

众万之源纯不杂,还因表字揭斋名。

已知要道无岐路,所贵专心事笃行。

大学工夫由主敬,古人勋业自存诚。

始终表里恒无失,此是斋中座右铭。

(0)

暇日承观上人惠访

参襌周十刹,随地演三车。

水月心常静,烟霞趣已赊。

胡杨皆故族,孔李更通家。

一访空斋里,玄谭过日斜。

(0)

秋草

护虫吟月苦,衬马滑蹄行。

萤火烧难死,霜花落也生。

谁伤当路践,自怨不春萌。

独有秋江上,离离动客情。

(0)

秋日奉怀真如大师

萧条无一事,日久坐茅斋。

古树不知岁,落叶常满阶。

凉风善多病,暮雨生秋怀。

南寺有良晤,清言独伤乖。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