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含众像像分明,离体含形形转精。
- 鉴赏
此诗《谈体颂》由唐代道怤所作,其内容深邃,探讨了“体”与“形”的关系以及“清明妙净”的境界。
首句“体含众像像分明”,意指万物之体包容着各种形象,这些形象清晰可见。这里的“体”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本体,“众像”则是指由本质衍生出的各种形态和现象。这一句强调了本质与现象之间的紧密联系,即事物的本质决定了其显现出来的各种形态。
次句“离体含形形转精”,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体”与“形”的关系。它指出,当脱离了本质(体)的束缚,形态(形)会更加精细、微妙。这里“离体”意味着超越了本质的限制,而“形转精”则表明在这样的状态下,形态能够展现出更为细腻、深入的层次。
接下来的“清明妙净谁能弁”,进一步描绘了一种纯净、清澈、完美的境界。这里的“清明”形容心境或事物状态的清朗明澈,“妙净”则指这种境界的高妙和纯净。这句诗表达了对一种超越世俗、纯净无瑕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释迦掩室竭罗城”,借用佛教典故,以释迦牟尼佛隐居山林、闭关修行的故事,象征着追求精神升华和内心平静的过程。这里的“释迦掩室”代表了隐退和内省,“竭罗城”可能是指彻底放下尘世的纷扰和执着。整句话寓意深刻,暗示了通过内心的修行和净化,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综上所述,《谈体颂》通过探讨“体”与“形”的关系,以及追求“清明妙净”的境界,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深层次思考和追求的哲学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致道观看七星桧树歌
海虞山前突兀见古桧,眼中气势相盘拿。
上应七耀分布有神会,地灵千岁储精华。
皴皮无文尽剥落,老根化石吞泥沙。
据山?峞,映壑谽谺。身枯溜雨,枝黑藏蛇。
伫立顷刻云雾遮,日落未落山之厓。
同行观者皆叹嗟,舌扪颈缩无敢哗。
归来灵物不可究,夜宿撼床恐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