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云双捧盖,护日半依楼。
绿满晴疑雨,阴垂暑亦秋。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区用孺太史府邸内的一幅宁静而幽雅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美妙景象。
首句“客散重门静”,开门见山地描绘了府邸在客人离去后的宁静氛围,重门紧闭,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清静感。
“凉生一院幽”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中的清凉与幽静。凉意从庭院中生发,给人以身心的舒爽,同时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接下来的“屯云双捧盖,护日半依楼”,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云彩比作双盖,既形象地描绘了云层的厚重,又赋予了云彩以保护太阳的使命,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云彩半遮半掩地依附于楼阁之上,既表现了云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楼阁的高耸与云彩的轻盈之间的对比。
“绿满晴疑雨,阴垂暑亦秋”,这两句诗则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心理的错觉,晴天时绿叶茂盛,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而阴天时,即使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这种细腻的感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季节变化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伫闻丝竹动,急为报瀛洲”,表达了诗人期待音乐响起的急切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里的“丝竹”指的是音乐,而“瀛洲”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之地。诗人希望音乐能像使者一样,迅速传达他的期待与喜悦之情至远方的理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府邸内外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季节变换、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腰君七星嵌首之剑,冠军五岳真形之冠。
越裳正多事,南望天漫漫。
扬鞭一笑抵百蛮,丈夫意气轻关山。
冯唐喊信边人诵,此去原为知己用。
貔虎奋怒豕蛇穷,坐见华夷成一统。
画沙聚米殊模糊,倩君健笔为之图。
天险神奸收尺幅,㕙毫三寸胜万夫。
马下露布盾鼻墨,英雄不脱书生色。
画中形势已瞭然,出奇制胜人莫测。
一尺之面七尺身,凌烟云台非异人。
不捣黄龙意未快,九天忽下佳兵戒。
丹青闲然李将军,笔尖未达西南界。
剑不跃,冠且弹。
一官已觉君恩重,百战方知将略难。
髀肉久生犹喑哑,风云奇气重追写。
披图仿佛闻鼓鼙,匹马短衣真健者。
方今海上未洗兵,天心人事多不平。
太阿柄下移,补履名分轻。
偶看从军图,思作从军行。
君行君法再拭土,吾戴吾头须结缨。
平填瀛海铲三岛,貌取扶桑万丈献阙廷。
芙蓉古色竹皮样,双鬓虽华气逾壮。
知君终非百里才,对镜自画封侯相。
《冠剑从军图为陈搢鱼书题》【清·黄人】腰君七星嵌首之剑,冠军五岳真形之冠。越裳正多事,南望天漫漫。扬鞭一笑抵百蛮,丈夫意气轻关山。冯唐喊信边人诵,此去原为知己用。貔虎奋怒豕蛇穷,坐见华夷成一统。画沙聚米殊模糊,倩君健笔为之图。天险神奸收尺幅,㕙毫三寸胜万夫。马下露布盾鼻墨,英雄不脱书生色。画中形势已瞭然,出奇制胜人莫测。一尺之面七尺身,凌烟云台非异人。不捣黄龙意未快,九天忽下佳兵戒。丹青闲然李将军,笔尖未达西南界。剑不跃,冠且弹。一官已觉君恩重,百战方知将略难。髀肉久生犹喑哑,风云奇气重追写。披图仿佛闻鼓鼙,匹马短衣真健者。方今海上未洗兵,天心人事多不平。太阿柄下移,补履名分轻。偶看从军图,思作从军行。君行君法再拭土,吾戴吾头须结缨。平填瀛海铲三岛,貌取扶桑万丈献阙廷。芙蓉古色竹皮样,双鬓虽华气逾壮。知君终非百里才,对镜自画封侯相。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1767c6dac6890f8889.html